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国家能源局关于发布核电重大专项项目(课题)验收管理制度等三个实施细则文件的通知

时间:2024-07-06 16:34:10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271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能源局关于发布核电重大专项项目(课题)验收管理制度等三个实施细则文件的通知

国家能源局


国家能源局关于发布核电重大专项项目(课题)验收管理制度等三个实施细则文件的通知



国能电力[2012]387号



国家能源局关于发布核电重大专项项目(课题)验收管理制度等三个实施细则文件的通知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公司、清华大学、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有限公司、中核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各课题承担单位:
为进一步规范核电重大专项管理,根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相关规定和《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重大专项实施管理暂行办法》,我局组织编写了项目(课题)验收、监督评估和进展报告等三个实施细则,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1.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重大专项项目(课题)验收管理制度(试行)
2.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重大专项项目(课题)进展报告管理制度(试行)
3.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重大专项项目(课题)监督、检查和评估管理制度(试行)



国家能源局
2012年11月27日


附件1:

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重大专项
项目(课题)验收管理制度
(试行)
总 则
   为加强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重大专项(简称核电专项)项目(课题)验收管理,保证验收工作的科学性、公正性和规范性,根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管理暂行规定》(国科发计〔2008〕453号)、《民口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9〕218号)、《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课题)验收暂行管理办法》(国科发专〔2011〕314号)、《民口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课题)财务验收办法》(财教〔2011〕287号)、《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重大专项实施管理暂行办法》(发改办能源〔2011〕2615号)等相关规定,结合核电专项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核电专项包括三部分,分别是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简称压水堆)、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简称高温堆)和大型商用乏燃料后处理厂科研(简称后处理科研)。下文中“分项”即指上述三个部分。
   核电专项项目(课题)验收以项目(课题)任务合同书、财政部批复的项目(课题)预算、重大专项有关管理规定和国家相关财政财务制度等为主要依据。
   核电专项项目(课题)验收包括任务验收和财务验收。任务验收和财务验收要统一部署,同期实施。
   财务验收的资金范围为纳入重大专项预算管理的全部资金,包括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资金、单位自筹资金以及从其他渠道获得的资金等。
   核电专项验收工作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注重质量、讲求实效的原则,确保验收工作的严肃性和科学性。
   本制度适用于核电专项项目(课题)验收工作。
组织管理及职责
   国家能源局在核电专项领导小组领导下,负责核电专项项目(课题)验收工作。
   牵头实施单位负责协助国家能源局组织分项项目(课题)验收工作。国家核电技术公司是压水堆牵头实施单位,高温堆牵头实施单位包括清华大学核研院、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有限公司和中核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三家单位,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是后处理科研牵头实施单位。
   项目(课题)责任单位负责申请和接受验收。
   核电专项项目(课题)验收分为预验收和正式验收(或称验收)两个阶段,预验收为正式验收做准备。未通过预验收的项目(课题),不能进行正式验收。牵头实施单位负责分项项目(课题)预验收,国家能源局负责正式验收。
   项目(课题)的验收可通过组织验收专家组或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具体实施。
   项目(课题)验收专家组分为任务验收专家组和财务验收专家组。
   (一)任务验收专家组应由技术专家、管理专家和知识产权专家等共同组成,原则上不少于9人,组长由1名技术专家担任。对于具有产业化目标的项目(课题),要至少有1名用户代表参加。
   (二)财务验收专家组应由财务专家、技术专家等组成,原则上不少于7人,其中财务专家不少于5人,组长由1名财务专家担任。
   实行回避制度。原则上,被验收项目(课题)承担单位的人员不能作为验收专家参加验收工作。
验收的方式和内容
   任务验收主要采取实地考察、现场测试、功能演示、会议审查、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根据需要,可以采取一种或多种方式进行。
   对于有测试要求或有推广应用、示范要求的项目(课题),采用现场测试、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验收。项目(课题)验收专家组可以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测试。
   对于成果已经得到应用的项目(课题),要根据用户报告或在充分听取用户意见的基础上,形成验收意见。
   财务验收采取现场验收、非现场验收或两者相结合等方式。
   (一)现场验收:主要是通过深入项目(课题)承担单位现场,查验会计凭证和相关财务资料、现场听取有关汇报等,形成项目(课题)财务验收意见。
   (二)非现场验收:主要是通过非现场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咨询等形式进行财务验收,形成项目(课题)财务验收意见。
   对于同一类型、具有上下游关系或具有很强相关性的项目(课题),要以“项目群”或“课题群”的方式同步组织验收。
   对于具有应用目标和产业化目标的项目(课题),要按照“下家考核上家、系统考核部件、应用考核技术、市场考核产品”等成果评价方式进行评价。
   任务验收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课题)合同计划任务的完成情况,合同规定的目标和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包括知识产权任务目标完成、保护及应用情况等);项目(课题)对重大专项总体目标发挥作用情况;档案归档情况;成果水平及其应用情况,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情况,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情况;组织管理和机制创新情况等。
   财务验收的主要内容有:财务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资金到位和落实情况,会计核算和财务信息情况,支出内容合规有效情况,预算执行情况和资产管理情况等。
   (一)财务管理制度执行情况主要包括:预算管理、资金管理、合同管理、政府采购、审批报销、资产管理等国家相关制度的执行情况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相关情况等。
   (二)资金到位和落实情况主要包括: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资金、单位自筹资金、从其他渠道获得的资金的到位和落实情况,以及按照预算批复和合同任务书要求对任务承担单位资金拨付情况等。
   (三)会计核算和财务信息情况主要包括:按照重大专项资金管理规定设立特设账户及单独核算相关情况,会计核算的规范性、准确性,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以及会计档案管理情况等。
   (四)支出内容合规有效情况主要包括:执行国家财政财务制度及重大专项资金管理规定的支出范围和支出标准的情况,支出的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以及资金使用效益情况等。
   (五)预算执行情况主要包括:按照财政预算管理规定,合同任务约定和项目(课题)进展执行预算的情况,按规定程序和权限调整预算情况,以及各类资金结余情况等。
   (六)资产管理情况主要包括:资产购置、资产入账、资产使用和处置情况,开放共享情况,以及无形资产管理情况等。
    在财务验收过程中,发现有《民口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9〕218号)第三十九条规定的八种情况之一的,应限期整改后再进行财务验收。
    财务验收评价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依据规定的验收内容、验收指标及相应评价标准和分值,形成财务验收综合得分,同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验收程序
    凡经批准列入核电专项管理的项目(课题),在计划目标、任务完成后,均应进行验收。项目(课题)验收工作原则上应在任务合同到期后6个月内完成。
   不能按期完成目标任务的,应在任务合同到期前至少3个月提出延期申请,说明延期理由和延期时间,经牵头实施单位审核后,报国家能源局。国家能源局审核延期申请,报领导小组审批同意,并报三部门备案。原则上,延期时间不超过1年。
    牵头实施单位根据分项项目(课题)任务完成情况和工作安排情况,提出年度分项项目(课题)验收工作时间安排的建议,于每年11月30日前报国家能源局。
    国家能源局审核牵头实施单位关于验收工作时间安排的建议,汇总制订专项验收年度工作计划,报三部门备案。
    根据验收工作计划,牵头实施单位组织项目(课题)预验收,形成项目(课题)预验收结论。
    财务审计报告是财务验收的重要依据。在项目(课题)预验收阶段,已由财政部确定的具有民口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课题)财务验收审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财务审计并出具财务审计报告的,原则上可在项目(课题)验收阶段直接使用。如无特殊情况,不再另行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
    通过预验收的项目(课题),项目(课题)责任单位应在任务合同书规定完成日期后的60日内,向国家能源局提交项目(课题)验收申请书(格式参见附件1),同时需提交以下验收文件资料。
预验收结论书。
财务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应由财政部确定的具有民口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课题)财务验收审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
项目(课题)自评价报告(格式参见附件2)。
   主要包括项目(课题)概况、实施情况、成果应用及其经济社会效益、经费使用和管理情况、组织管理情况、存在问题及建议等。填写主要研究人员表,项目(课题)财务收支执行情况表,主要成果一览表,成果信息表,建设的生产线、中试线、平台基地、示范点(工程)一览表。提供产品(成果)的测试报告或检测报告、用户使用报告等相关证明材料。
   项目(课题)合同书、财政部批复的预算和其他有关批复文件。
   项目(课题)财务收支执行情况报告(格式参见附件3)。
项目(课题)结余资金情况说明。
其他需要提供的材料。
   项目(课题)验收文件资料须加盖项目(课题)责任单位公章。项目(课题)责任单位对提供的验收文件资料和相关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
   对于多个单位联合承担的项目(课题),参与单位应在责任单位的统一组织下,配合做好相关验收材料的准备工作。
    国家能源局在收到验收申请材料后,及时进行形式审查。对于具备验收条件的,结合验收工作计划,与项目(课题)责任单位商定具体验收的日程安排,发出组织验收的通知,同时抄送三部门。对于不具备验收条件的,通知项目(课题)责任单位限期补充或修改验收材料。
   验收专家在审阅资料、观看演示、现场测试、实地考察、听取汇报的基础上,认真审查和质询。
   (一)任务验收专家独立填写《核电专项项目(课题)任务验收评议表》(格式参见附件4),专家组集体讨论形成《核电专项项目(课题)任务验收专家组意见》(格式参见附件5)。
   (二)财务验收专家独立填写《核电专项项目(课题)财务验收评议表》(格式参见附件6),专家组集体讨论形成《核电专项项目(课题)财务验收专家组意见》(格式参见附件7)。
    国家能源局根据任务和财务验收专家组意见,形成验收结论,填写《核电专项项目(课题)验收结论书》(格式参见附件8),报领导小组后,向项目(课题)责任单位下达验收结论书。
    涉密项目(课题)的验收工作,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科学技术保密规定》和《实施科技重大专项的保密规定》等相关法规执行。
    项目(课题)验收时,档案的验收按照《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档案管理规定》执行。
验收结论和后续工作
    项目(课题)任务验收意见分为“通过验收”和“不通过验收”两种。
   任务验收专家对任务进行评议并赋予分值,验收结果由全体专家集体研究确定。分值作为重要参考。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按不通过任务验收处理:
未达到合同约定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提供的验收文件、资料、数据不真实、不完整。
    擅自修改项目(课题)任务合同书的考核目标、内容、技术路线等。
    项目(课题)财务验收意见分为“通过验收”和“不通过验收”两种。
   财务验收专家对财务进行评议并赋予分值,项目(课题)综合得分总分值为100分,综合得分高于80分(包括80分)为“通过验收”;综合得分低于80分为“不通过验收”,其中综合得分高于60分(包括60分)且低于80分的项目(课题)按照本制度第三十九条执行。
    项目(课题)综合验收结论分为“通过验收”和“不通过验收”两种。任务验收与财务验收二者的意见均为“通过验收”的,项目(课题)综合验收结论为“通过验收”;二者之一的意见为“不通过验收”的,项目(课题)综合验收结论为“不通过验收”。
    项目(课题)通过验收后一个月内,项目(课题)责任单位应当办理财务结账手续,项目(课题)资金如有结余的,应按照相关财政财务制度处理。同时,应当编制财务验收报告(格式参见附件9)和项目(课题)决算,报国家能源局,国家能源局审核汇总后报财政部。
    未通过任务验收的项目(课题),应在接到验收结论书后的六个月内完成整改工作,再次提出验收申请。
    财务验收存在问题需要整改的项目(课题),责任单位应当于接到验收结论书一个月内,按照财务验收结论的要求整改完毕,并将整改情况书面报告国家能源局。整改到位的通过财务验收,整改不到位的不通过财务验收。
   项目(课题)责任单位应及时做好项目(课题)验收的文件资料整理和归档工作,并将书面材料和电子材料汇总报国家能源局,国家能源局审核后报科技部。档案归档范围和要求按照《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档案管理规定》执行。
    项目(课题)验收结束后,国家能源局及时形成《核电专项项目(课题)验收总结报告》,经领导小组审定后,连同各项目(课题)验收结论书报三部门。
相关责任
    到期无故不申请验收或再次验收不通过的项目(课题),国家能源局会同科技部等部门将不再受理其项目(课题)负责人的重大专项项目(课题)申请,并在5年内不再受理责任单位的重大专项项目(课题)申报。
    对在项目(课题)验收过程中发现的弄虚作假及渎职,截留、挪用、挤占重大专项资金等行为,一经查实,将建议国家有关部门中止或取消其项目(课题)负责人和责任单位继续承担重大专项项目(课题)的资格,并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和单位的责任;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在验收过程中,验收专家组成员和相关机构有弄虚作假、徇私舞弊或玩忽职守等行为的,将取消其参与重大专项各项任务和工作的资格。如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行为的,按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参加项目(课题)验收的有关人员未经允许擅自披露、使用或者向他人提供被验收项目(课题)成果的,一经查实,将建议国家有关部门终止或取消其参与重大专项各项任务和工作的资格。给国家、有关单位和个人造成损失的,将依照有关规定和法律追究责任。涉及国家秘密的,按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附 则
    项目(课题)承担单位组织验收所需经费,在其项目(课题)经费的间接费中列支。国家能源局组织验收所需经费,在国家能源局管理工作经费中列支。开支内容和标准严格按照《民口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9〕218号)和《民口科技重大专项管理工作经费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10〕673号)执行。
    牵头实施单位应结合分项特点,制定分项项目(课题)预验收实施细则,报国家能源局备案。
    本制度由国家能源局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1.《核电专项项目(课题)验收申请书》
   2.《核电专项项目(课题)自评价报告》
   3.《核电专项项目(课题)财务收支执行情况报告》
   4.《核电专项项目(课题)任务验收评议表》
   5.《核电专项项目(课题)任务验收专家组意见》
   6.《核电专项项目(课题)财务验收评议表》
   7.《核电专项项目(课题)财务验收专家组意见》
   8.《核电专项项目(课题)验收结论书》
   9.《核电专项项目(课题)财务验收报告》
附件1
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重大专项
项目(课题)验收申请书
重大专项名称 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
项目(课题)名称
项目(课题)编号 密 级
项目(课题)责任单位
项目(课题)起止时间 年 月至 年 月
申请验收时间 申请验收地点
申请验收方式
项目(课题)负责人 联系电话
E-mail 传 真
参与单位


提供验收的成果形式


提交的验收文件清单


责任单位意见


     法定代表人(签字): 责任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具有上下游关系或具有相关性的项目(课题)清单
序号 项目(课题)编号 项目(课题)名称 责任单位名称


重大专项成果的用户单位清单
序号 成果名称 用户单位名称 地址及联系方式



附件2
  密级:

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
重大专项项目(课题)自评价报告



   重大专项名称: 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
   项目(课题)编号:
   项目(课题)名称:
   项目(课题)责任单位: (盖章)
   责任单位法定代表人: (签名)
   项目(课题)负 责人: (签名)
   项目(课题)起止时间: 年 月至 年 月

二O 年 月核电专项项目(课题)任务验收信息表
重大专项名称 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
项目(课题)编号 密级 01公开 02秘密 03机密 04绝密
项目(课题)名称
起止时间 年 月至 年 月
项目(课题)责任单位 单位名称
单位性质 □事业型研究单位; □其他事业单位;□大专院校;
□转制为企业的科研院所;□国有企业; □集体所有制企业;
□合资企业; □外商投资企业; □港澳台投资企业; □其他企业
单位主管(所属)部门 隶属关系 □中央□地方
单位组织机构代码 法定代表人
单位开户名称 开户银行(全称)
银行特设帐号
单位所属地区 省(直辖市/自治区) 地区(市/自治州/盟) 县市(区/旗)
通信地址 邮政编码
相关责任人 项目(课题)
负责人 姓名 身份证号码
电话号码 手机号码
工作单位 电子邮箱
电子邮箱 通信地址
项目(课题)
联系人 姓名 身份证号码
电话号码 手机号码
电子邮箱 通信地址
财务部门
负责人 姓名 身份证号码
电话号码 手机号码
电子邮箱 通信地址
执行情况 01.按计划进行 02.提前完成 03.延期完成
完成情况 01.达到预期指标 02.超过预期指标 03.未达到预期指标
如果延期完成,
原因为 01技术变化;02计划性调整;03技术性障碍;04设备材料推迟交付;05协作关系影响;06经费未到位;07市场变化;08技术骨干变动;09管理不善;10立题不当;11不可抗拒因素;12 其他原因

项目(课题)
参与单位情况 参与单位数: 个。
其中:事业单位 个;企 业 个;其他机构 个
参加研究
工作人员 总 数 人 其中,女性 人
其中:高级职称 人 初级职称 人
中级职称 人 其他人员 人
其中:博士学历 人 硕士学历 人
学士学历 人 其他学历 人
 投入研究的工作量: 人月
人才引进  留学归国人员: 人;聘用国外专家: 人
 其中,“千人计划”引进人才: 人
培养人才 取得博士学位 人 取得硕士学位 人
项目(课题)成果统计 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新装置等 项
申请国内专利 项,其中申请发明专利 项
申请国外专利 项,其中申请发明专利 项
获得国内专利授权 项,其中获得国内发明专利授权 项
获得国外授权专利 项,其中获得国外发明专利授权 项
研制技术标准:国际标准 项,国家标准 项,行业标准 项,企业标准 项
完成技术标准:国际标准 项,国家标准 项,行业标准 项,企业标准 项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 项; 植物新品种证书 项;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证书 项; 新药证书 项;
其它成果1 (请注明 ) 项;
其它成果2 (请注明 ) 项;
其它成果3 (请注明 ) 项;
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数 获得国外有关科技奖项数
特等奖 一等奖 二等奖 获得省部级科技奖项数
成果通过应用产生的直接效益
新增产值 万元 出口额 万美元
净利润额 万元 实交税金总额 万元
中央财政支持方式    前补助,金额为 万元;
   事前立项事后补助(不预拨启动经费),金额为 万元;
   事前立项事后补助(预拨启动经费),金额为 万元;
项目(课题)经费到位与支出情况
批复的项目(课题)总经费 万元 项目(课题)经费支出 万元
经费到位情况 合 计 万元 经费支出情况 合 计 万元
中央财政资金 万元 中央财政资金 万元
地方财政资金 万元 地方财政资金 万元
单位自筹资金 万元 单位自筹资金 万元
其他 万元 其他 万元
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重大专项
项目(课题)自评价报告提纲
   
   一、项目(课题)概况
   说明项目(课题)目标、任务及考核指标和其他基本情况。
   二、项目(课题)实施情况
   1.项目(课题)目标、任务总体完成情况。采用列表对比的方式,详细阐述各项目标、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包括知识产权任务和目标完成情况。未完成任务目标的,应当予以说明;
   2.项目(课题)对专项目标完成的作用情况。详细说明项目(课题)与专项总体目标的关系,项目(课题)实施突破的关键技术和取得的成果对重大专项目标实现的实质性贡献和发挥的作用;
   3.主要成果产出情况。对比国际同类技术或产品的技术、经济指标,说明项目(课题)突破的关键核心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或产品;
   4.人才队伍和创新基地建设情况。说明创新人才凝聚、引进、培养和使用以及创新团队建设情况,科技创新平台、产业化基地建设等情况,以及取得效果。
   三、成果应用及其经济社会效益
   1.成果应用及其产业化情况。包括新产品的产业化应用情况,建成的试验基地、中试线、生产线等;
   2.在国家重大工程、重点项目中的应用情况;
   3.对提升单位技术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的作用;
   4.成果应用所取得的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
   四、经费使用和管理情况
   1.财务管理制度执行情况;
   2.资金到位和落实情况;
   3.会计核算和财务信息情况;
   4.支出内容合规有效情况;
   5.预算执行情况;
   6.固定资产管理情况等。
   五、组织管理情况
   1.所采取的管理措施及其对项目(课题)实施的保障作用;
   2.产学研用相结合情况;
   3.相关项目(课题)之间的衔接集成情况等。
   六、存在问题及建议
表2-1
项目(课题)主要参加人员表

项目(课题)编号:       
项目(课题)名称:
填表说明:
1.固定研究人员需填写此表。
2.职称分类:A.正高级 B.副高级 C.中级 D.初级 E.其他
3.是否有工资性收入:Y.是 N.否
4.人员分类代码:A.项目(课题)负责人 B.项目(课题)骨干 C.其他研究人员
姓名 身份证号码
(军官证、护照) 工作单位 技术职称 投入的工作时间
(人月) 是否有工资性收入 人员分类
(1) (2) (3) (4) (5) (6) (7)
















固定研究人员合计 / /
流动人员或临时聘用人员合计 / /
总计 / /

表2-2:
项目(课题)财务收支执行情况表

项目(课题)编号:       
项目(课题)名称:
金额单位:万元
资金类型及年度 收入 支出
合计 研究经费 中间试验(制)费 其他经费
总计
中央财政资金合计
20××年小计 /
其中:基本建设投入 /
20××年小计 /
其中:基本建设投入 /
…… /
地方财政资金合计
20××年小计 /
20××年小计 /
…… /
单位自筹资金合计
20××年小计 /
20××年小计 /
…… /
其他资金合计
20××年小计 /
20××年小计 /
…… /

表2-3
项目(课题)成果信息表
(属于本项目/课题的每一项拟分别进行登记的成果均应填写此表)
成果名称 序号
所属重大专项 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
所属项目(课题)编号 密级 □公开□秘密□机密□绝密
所属项目(课题)
主要完成单位 单位性质
单位地址 邮政编码
第一完成人 联系电话 E-mail
成果形式 01新产品;02新材料;03新工艺;04新装置;05计算机软件;06新品种;07集成电路布图设计;08新药证书;09其他
成果密级 01公开 02秘密 03机密 04绝密
成果通过应用产生的直接效益 新增产值 万元 出口额 万美元
净利润额 万元 实交税金额 万元
获奖类别 01国家最高科技奖;02国家自然科学奖;03国家技术发明奖;04国家科技进步奖;05国际科技合作奖;06国外有关科技奖;07省部级科技奖 获奖级别 01特等
02一等
03三等
04其他
申请发明专利数 发明专利授权数 申请国外专利数 国外专利授权数

序号 申请或授权的专利名称 申请号或批准号 申请/批准国别



成果简介:(不超过400字)





成果推广应用情况及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




附:成果应用的经济社会效益证明材料。主要是成果应用产生直接效益,包括新增产
值、出口额、净利润额、实交税金总额等。表2-4
项目(课题)所获主要成果一览表
重大专项名称 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
项目(课题)编号
项目(课题)名称
项目(课题)
起止时间 年 月至 年 月
项目(课题)
责任单位
成果情况
序号 成果名称 成果的推广应用情况 主要完成单位 备注


成果获奖情况
序号 成果名称 获奖类型 获奖年度 主要完成单位 备注


知识产权(含专利、计算机软件、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等)获得情况
序号 申请或授权专利等名称 申请号或批准号 申请/批准国别 主要完成单位 备注


技术标准的研究制定和发布情况
序号 技术标准的名称 标准类型(国际/国家/行业) 阶段(研究制定或发布) 主要完成单位 备注



附:成果证明材料
1.取得专利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转有权、植物新品种权等或受理文件、技术标准备案文件等(复印件);
2.研制产品(或样机)的图片及数据;
3.有关产品(成果)的测试报告或检测报告,以及用户使用报告等(复印件)。
表2-5
   项目(课题)建设的生产线、中试线、平台基地、示范点(工程)一览表
序号 试验基地、中试线平台基地、示范点(工程)的名称 地点 规模、任务 应用情况 所属单位 通信地址、邮政编码




附:生产线、中试线、平台基地、示范点(工程)的图片及数据。
附件3
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重大专项
项目(课题)财务收支执行情况报告

专项名称: 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
立项年度:
项目(课题)编号:
项目(课题)名称:

项目(课题)责任单位:(盖章)
责任单位法定代表人:(盖章)
项目(课题)负责人:(盖章)
责任单位财务部门负责人:(盖章)

项目(课题)起止期: 年 月 日 至 年 月 日
编制日期: 年 月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


承 诺 书



本项目(课题)财务收支执行情况报告的编制是在认真阅读理
解《民口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及国家相关财务规章制
度基础上,按程序和规定编制的。本单位法定代表人、财务部门负
责人、本项目(课题)负责人保证报告各项内容真实、客观,并承
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法定代表人(签章):
年 月 日

财务部门负责人(签章):
年 月 日

项目(课题)负责人(签章):
年 月 日





项目(课题)财务收支执行情况报告编制说明
   
   一、项目(课题)基本情况
   (一)承担单位基本情况
   简要说明项目(课题)承担单位及主管部门情况。如果承担单位在项目(课题)研究期间发生合并或撤销等机构变化的情况也要说明。
   (二)立项基本情况
   简述立项申请、批准情况。批复项目(课题)总预算 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 万元,地方财政资金 万元,单位自筹资金 万元,其他资金 万元。
   项目(课题)承担单位任务分配情况:XXX单位的主要任务是……
   二、项目(课题)研究进展情况说明
   (一)任务研究内容及考核指标
   项目(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是:
   项目(课题)的考核指标是:
   (二)项目(课题)任务完成情况
   项目(课题)任务完成进度、质量,自实施以来取得的成就(比如获得的专利、发表的论文等)
   三、项目(课题)收支情况
   (一)资金到位和落实情况
   1. 中央财政资金和其他渠道资金落实情况,若没有及时足额到位,需详细说明原因。
   2. 如项目(课题)预算进行了调整,说明调整理由和调整方式等。
   (二)项目(课题)支出情况
   对项目(课题)支出情况汇总表和支出明细表中各支出内容进行说明。
   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四、项目(课题)资金结余情况(责任单位申请财务验收截至日期)
   项目(课题)资金结余原因阐述。
   五、项目(课题)经费对外拨付情况
   项目(课题)责任单位实际发生的课题研究经费外拨情况进行说明,若外拨单位非预算内单位,需详细说明原因。
   六、资金管理和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及建议。
   资金管理的制度建设情况、项目核算及资金管理情况等。
   管理中存在问题:
   相关建议:
   七、责任单位财务部门意见


附件4
核电专项项目(课题)任务验收评议表
重大专项名称 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
项目(课题)编号 项目(课题)名称
项目(课题)责任单位 项目(课题)负责人
项目(课题)起止时间 年 月至 年 月
一、评分表
评议内容 评议等级 打分
1.研究内容
(10分) A.全部或超额完成合同规定的研究内容(9-10分)
B.基本完成合同规定的研究内容(7-8分)
C.主要内容没完成(6分及以下)
2.任务目标

不分页显示   总共3页  1 [2] [3]

  下一页

卫生部关于使用新传染病统计报表的通知

卫生部


卫生部关于使用新传染病统计报表的通知
卫生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
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而制定的传染病统计报表业经国家统计局审阅同意,现发给你们,自1990年1月1日起实行。

附件:传染病统计报表
传染病报卡使用说明
1.选卡
发生甲、乙类传染病时需填写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卡;在丙类传染病监测区(点)发生丙类传染病时需填写丙类传染病报告卡。
2.总项目的选择
初诊病例及初诊死亡的诊断可分别圈画“发病”、“死亡”;对已填报过“发病”的传染病病人在订正诊断、出院或死亡发生时,必须再报卡一次。再报时分别圈画“订正”、“出院”或“死亡”栏目;如同时属于其中一个以上栏目可同时圈划,如因死亡出院时要同时圈画“出院”和
“死亡”两项。
3.地区编码、卡片编码
可按收集和保管卡片的防疫站的要求填写,或直接由防疫站填写。
4.实足年龄
实足年龄一律填写周岁、周月。年龄不足一周月者,可将“月”字划掉改为“日”字,并填写实足日数。对一个月到一岁之间的儿童,日数大于15天即算一个月,小于15天则舍去。
5.发病地点
填此项是为了流行病学调查,保护易感人群和处理疫源地。
发病地点是指疾病症状开始出现的地点。
单位指工厂、学校、托儿所、办公室等等。家庭、单位以外的发病地点需填写在“其他( )”项括号内,如野外、旅店(主要指流动人口)、宿舍(住校生)等等。
6.户口地址、现住地址
填此栏目是为了便于访视或转卡。两地址相同时只填“户口地址”一项。现住地址是指发病时的地址。
7.联系电话
可以是家庭、本人或家长工作单位的电话。
8.患者职业
圈画职业的目的是为了在卡片汇总时发现传染病高发人群,以便管理。
若病人的职业同时符合卡中的一种以上职业时圈画原则是:1.圈画主要职业;2.圈画与该病发生和传播关系较密切的职业。如食品厂工人、熟食店售货员都应填写饮食品业,而不填工人或商业服务业。
未列入本卡的职业需填写在“其他( )”项的括号中,如警察、海员、飞行员等等。有些特殊人群如劳教人员、和尚、道士和乞丐等等,虽不属职业,也可填写在“其他( )”括号中。
个体户应根据其经营活动的行业,选择相应的职业。
9.发病日期
指疾病症状开始出现的日期。
10.诊断日期
发病卡填初诊日期,订正、出院和死亡卡须填写确诊日期或当时诊断日期。
11.出院转归、出院时病原携带情况
填该项的目的是为了加强病人出院后管理,医生可按病人出院实际情况填写。
12.预防接种史
只填写针对本病的疫苗接种情况。
13.诊断依据
临床诊断:医生根据病人症状、体征和一般非特异性检查(如查体、血象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等等)结果而综合作出的诊断。
流行病学诊断:当传染病在家庭或人群中流行或传播时,根据:1)接触史或共同暴露史,2)共同症状,3)成批病人发生等等而作出的诊断。流行病学诊断一般仅在暴发疫情时应用。
特异性诊断:如某种诊断方法对某种疾病的诊断有特异性,如病原学诊断、血清学诊断、肺结核病人的X光片检查等等,用这些方法作出的诊断可视为特异性诊断。
若除特异性诊断外还同时作了临床或流行病学诊断,则只填写特异性诊断。
14.接到卡片日期、访视日期、访视人
这几项均由收管卡片的防疫站填写。
15.与传染病疫情报告有关的各项事宜。例如对责任疫苗情报告人的规定;各类传染病的报告时限和报告方法;以及规定上报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的传染病病种等等,请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甲、乙类和丙类传染病报表说明
一、制表目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一条规定,为了掌握急性传染病发生和死亡的动态,据以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和作为制订防疫措施的参考。
二、统计范畴:对甲、乙类传染病要在全国范围内统计地区内全部居民(军人除外)的急性传染病发生和死亡人数;对丙类传染病要求在丙类传染病监测区内统计地区内全部居民(军人除外)的急性传染病发生和死亡人数或医院监测点的就诊发病和死亡人数。
各地区全部居民包括城乡居民、机关、团体、学校、铁路、交通、民航、厂矿、农场、林场等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及居民区居住的军人家属和在军事部门工作的非军事人员。
三、填报单位和报送日期:各省、市、自治区卫生防疫站综合本地区疫情材料,经审核后加盖卫生防疫站公章,按规定方式和时间上报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同时上报当地卫生厅、局。
卫统5-1表和卫统5-2表用作地区报告时,分月、年报两种,要作县、区统计。月报于次月15日前报出,注意填写年初至本月末累计数;年报于次年2月10日前报出。
卫统5-1表和卫统5-2表用作月份别报表和职业别报表时以及填报卫统5-3表和卫统5-4表,都只作年报报告,于次年2月20日前报出。
四、月份别报表和职业别报表说明:月份指1-12月份。职业按以下分类:工人、农民、牧民、渔(船)民、医务人员、饮食品业、商业服务业、干部职员、离休人员、家务及待业、托幼儿童、散居儿童、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其它及不详。
五、补报、订正办法:鼠疫、霍乱、艾滋病和炭疽要随时补报、订正,其他传染病在年报中全面补报、订正,因此年报应填写作过全面补充,订正后的全年肯定数字。
六、表式说明:
1)“病”是初次确诊的病例数;“死”指死亡人数;分别按疾病发生和死亡的日期填写。甲、乙类传染病按户口所在地填报;丙类传染病要填报在监测区、点内部就诊的新发病、死亡。
2)一个人同时患两种以上传染病,发病统计应按其所患传染病病种分别填报,死亡统计只记一种主要死因。
19 年 月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死亡统计分析表
填报单位名称: (盖章)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制
--------------------------------------
病名| | 发 病 数
| 病 名 |
| |------------------------
编号| |本 上 与上 去年 与去年 本年 去年 与去年
| |月 月 月比 同月 同月比 累计 累计 累计比
| | (%) (%) (%)
--|----------|------------------------
| 合 计 |
--|----------|------------------------
1|鼠 疫 |
2|霍 乱 |
3|病毒性肝炎(小计) |
| 甲 型 |
| 乙 型 |
| 非 甲 非 乙型 |
| 其 他 未 分型 |
4|痢 疾(小计) |
| 细 菌 性 |
| 阿 米 巴 性 |
5|伤寒和副伤寒 |
6|艾 滋 病 |
7|淋 病 |
8|梅 毒(小计) |
| 原 发 |
| 续 发 |
| 先 天 |
9|脊髓灰质炎 |
10|麻 疹 |
11|百 日 咳 |
12|白 喉 |
13|流 脑 |
14|猩 红 热 |
15|流行性出血热 |
16|狂 犬 病 |
17|钩端螺旋体病 |
18|布 鲁 氏 菌 病 |
19|炭 疽 |
20|斑 疹 伤 寒|
21|流行性乙型脑炎 |
22|黑 热 病 |
23|疟 疾(小计) |
| 间 日 疟 |
| 恶 性 疟 |
| 未 分 型 |
24| 登 革 热 |
--------------------------------------

-----------------------------------------------
病名| | 死 亡 数 | 报告发病县
| 病 名 | |(市、区)数
| |-----------------------|---------
编号| |本 上 与上 去年 与去年 本年 去年 与去年|本月 今年 本年
| |月 月 月比 同月 同月比 累计 累计 累计比| 首次 累计
| | (%) (%) (%)|
--|----------|-----------------------|---------
| 合 计 | |
--|----------|-----------------------|---------
1|鼠 疫 | |
2|霍 乱 | |
3|病毒性肝炎(小计) | |
| 甲 型 | |
| 乙 型 | |
| 非 甲非 乙 型 | |
| 其 他未 分 型 | |
4|痢 疾(小计) | |
| 细 菌 性 | |
| 阿米巴性 | |
5|伤寒和副伤寒 | |
6|艾 滋 病 | |
7|淋 病 | |
8|梅 毒(小计) | |
| 原 发 | |
| 续 发 | |
| 先 天 | |
9|脊髓灰质炎 | |
10|麻 疹 | |
11|百 日 咳 | |
12|白 喉 | |
13|流 脑 | |
14|猩 红 热 | |
15|流行性出血热 | |
16|狂 犬 病 | |
17|钩端螺旋体病 | |
18|布 鲁 氏 菌 病 | |
19|炭 疽 | |
20|斑 疹 伤 寒| |
21|流行性乙型脑炎 | |
22|黑 热 病 | |
23|疟 疾(小计) | |
| 间 日 疟 | |
| 恶 性 疟 | |
| 未 分 型 | |
24| 登 革 热 | |
-----------------------------------------------
填表人: 审核人: 19 年 月 日报出
19 年 月丙类传染病监测区(点)发病、死亡统计分析表
填报单位名称: (盖章)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制
---------------------------------------------------------------------
| | 发 病 数 |
病名| | |
| 病 名 |----------------------------------------------|
| |本 上 与上 去年 与去年 本年 去年 与去年|
编号| |月 月 月比 同月 同月比 累计 累计 累计比|
| | (%) (%) (%)|
----|----------------|----------------------------------------------|
| 合 计 | |
----|----------------|----------------------------------------------|
25|肺 结 核 | |
26|血 吸 虫 病 | |
27|丝 虫 病 | |
28|包 虫 病 | |
29|麻 风 病 | |
30|流感及流感样病例| |
31|流行性腮腺炎 | |
32|风 疹 | |
33|新生儿破伤风 | |
34|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
35|其它感染性腹泻病| |
---------------------------------------------------------------------

-------------------------------------------------------------------------------------
| | 死 亡 数 |报告发病县
| | |(市、区)数
病名| |----------------------------------------------|----------------
| 病 名 |本 上 与上 去年 与去年 本年 去年 与去年|本月 今年 本年
编号| |月 月 月比 同月 同月比 累计 累计 累计比| 首次 累计
| | (%) (%) (%)|
----|----------------|----------------------------------------------|----------------
| 合 计 | |
----|----------------|----------------------------------------------|----------------
25|肺 结 核 | |
26|血 吸 虫 病 | |
27|丝 虫 病 | |
28|包 虫 病 | |
29|麻 风 病 | |
30|流感及流感样病例| |
31|流行性腮腺炎 | |
32|风 疹 | |
33|新生儿破伤风 | |
34|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
35|其它感染性腹泻病| |
----------------------------------------------------------------------------------------
填表人: 审核人: 19 年 月 日报出
19 年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死亡统计分析年报表
填报单位名称: (盖章)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制
----------------------------------------------------------------------------------------------------------
| | | 发病率 | | 死亡率 |病死率(%)|报告发病县| 与去年比较(±%)
病名| | |(1/10万) | |(1/10万) | |(市、区)数|-----------------------------
| 病 名 |发病数|---------|死亡率|---------|---------|----|-----| | | |报告发病
编号| | |今年|去年| |今年|去年|今年|去年|今年|去年 | 病率 |死亡率|病死率|县(市、
| | | | | | | | | | | | | | |区)数
----|----------------|------|----|----|------|----|----|----|----|----|-----|------|------|------|--------
| 合 计 | | | | | | | | | | | | | |
----|----------------|------|----|----|------|----|----|----|----|----|-----|------|------|------|--------
1 |鼠 疫 | | | | | | | | | | | | | |
2 |霍 乱 | | | | | | | | | | | | | |
3 |病毒性肝炎(小计)| | | | | | | | | | | | | |
| 甲 型 | | | | | | | | | | | | | |
| 乙 型 | | | | | | | | | | | | | |
| 非甲非乙型 | | | | | | | | | | | | | |
| 其它及未分型| | | | | | | | | | | | | |
4 |痢 疾(小计) | | | | | | | | | | | | | |
| 细 菌 性| | | | | | | | | | | | | |
| 阿 米 巴 性| | | | | | | | | | | | | |
5 |伤寒和副伤寒 | | | | | | | | | | | | | |
6 |艾 滋 病 | | | | | | | | | | | | | |
7 |淋 病 | | | | | | | | | | | | | |
8 |梅 毒(小计) | | | | | | | | | | | | | |
| 原 发 | | | | | | | | | | | | | |
| 续 发 | | | | | | | | | | | | | |
| 先 天 | | | | | | | | | | | | | |
9 |脊髓灰质炎 | | | | | | | | | | | | | |
10 |麻 疹| | | | | | | | | | | | | |
11 |百 日 咳| | | | | | | | | | | | | |
12 |白 喉| | | | | | | | | | | | | |
13 |流 脑| | | | | | | | | | | | | |
14 |猩 红 热| | | | | | | | | | | | | |
15 |流行性出血热 | | | | | | | | | | | | | |
16 |狂 犬 病| | | | | | | | | | | | | |
----------------------------------------------------------------------------------------------------------

----------------------------------------------------------------------------------------------------------
17 |钩端螺旋体病 | | | | | | | | | | | | | |
18 |布鲁氏菌病 | | | | | | | | | | | | | |
19 |炭 疽| | | | | | | | | | | | | |
20 |斑 疹 伤 寒 | | | | | | | | | | | | | |
21 |流行性乙型脑炎 | | | | | | | | | | | | | |
22 |黑 热 病| | | | | | | | | | | | | |
23 |疟 疾(小计) | | | | | | | | | | | | | |
| 间 日 疟 | | | | | | | | | | | | | |
| 恶 性 疟 | | | | | | | | | | | | | |
| 未 分 型 | | | | | | | | | | | | | |
24 |登 革 热 | | | | | | | | | | | | | |
----------------------------------------------------------------------------------------------------------
填表人: 审核人: 19 年 月 日报出
19 年丙类传染病发病、死亡统计分析年报表
填报单位名称: (盖章)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制
---------------------------------------------------------------------------------------
| |监测| | | 发病率 | | 死亡率 |病死率(%)|报告发病县|
病名| |县、|监测| |(1/10万) | |(1/10万) | |(市、区)数|
| 病 名 |市、|区人|发病数|---------|死亡数|---------|---------|----|-----|
编号| |区数|口数| |今年|去年| |今年|去年|今年|去年|今年|去年 |
| | | | | | | | | | | | | |
----|----------------|----|----|------|----|----|------|----|----|----|----|----|-----|
| 合 计 | | | | | | | | | | | | |
----|----------------|----|----|------|----|----|------|----|----|----|----|----|-----|
25 |肺 结 核| | | | | | | | | | | | |
26 |血 吸 虫 病 | | | | | | | | | | | | |
27 |丝 虫 病| | | | | | | | | | | | |
28 |包 虫 病| | | | | | | | | | | | |
29 |麻 风 病| | | | | | | | | | | | |
30 |流感及流感样病例| | | | | | | | | | | | |
31 |流行性腮腺炎 | | | | | | | | | | | | |
32 |风 疹| | | | | | | | | | | | |
33 |新生儿破伤风 | | | | | | | | | | | | |
34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 | | | | | | | | | | |
35 |其它感染性腹泻病| | | | | | | | | | | | |
---------------------------------------------------------------------------------------
---------------------------------------------------
| | 与去年比较(±%)
病名| |-----------------------------
| 病 名 | | | |报告发病
编号| |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县(市、
| | | | |区)数
----|----------------|------|------|------|--------
| 合 计 | | | |
----|----------------|------|------|------|--------
25 |肺 结 核| | | |
26 |血 吸 虫 病 | | | |
27 |丝 虫 病| | | |
28 |包 虫 病| | | |
29 |麻 风 病| | | |
30 |流感及流感样病例| | | |
31 |流行性腮腺炎 | | | |
32 |风 疹| | | |
33 |新生儿破伤风 | | | |
34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 | |
35 |其它感染性腹泻病| | | |
----------------------------------------------------
填表人: 审核人: 19 年 月 日报出
甲、乙类传染病月、年报表
19 年 月
表 号:卫统5表1
制表机关:卫生部
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
批准文号:(1989)统社字第300号
填报单位名称: 单 位:病:例数,死:人数
----------------------------------------------------------------------------------------------
疾病编号| | 1 | 2 | 3 | 4 | 5 | 6
--------|-----|-----|-----|-------------------------------|---------------------|------|------
| | | | 病 毒 性 肝 炎 | 痢 疾 | |
地 区|合计 |鼠疫 |霍乱 |-------------------------------|---------------------|伤 寒|
或 | | | |小 计|甲 型|乙 型|非甲非|其他及|小 计|细菌性|阿米巴性| |艾滋病
月 份| | | | | | |乙 型|未分型| | | |副伤寒|
或 |-----|-----|-----|-----|-----|-----|------|------|-----|------|--------|------|------
职业别 |病|死|病|死|病|死|病|死|病|死|病|死|病|死 |病|死 |病|死|病|死 |病 |死 |病|死 |病|死
|--|--|--|--|--|--|--|--|--|--|--|--|--|---|--|---|--|--|--|---|----|---|--|---|--|---
|1 |2 |3 |4 |5 |6 |7 |8 |9 |10|11|12|13|14 |15|16 |17|18|19|20 | 21 |22 |23|24 |25|26
--------|--|--|--|--|--|--|--|--|--|--|--|--|--|---|--|---|--|--|--|---|----|---|--|---|--|---
总 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月初至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末累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续1)
-------------------------------------------------------------------------------------------
疾病编号|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 | 梅 毒 |脊髓灰| | | | | |流行性|
地 区|淋病 |-----------------------|质 炎|麻疹 |百日咳|白喉 |流脑 |猩红热|流行性|狂犬病
或 | |小计 |原发 |续发 |先天 | | | | | | |出血热|
月 份|-----|-----|-----|-----|-----|------|-----|------|-----|-----|------|------|------
职业病 |病|死|病|死|病|死|病|死|病|死|病|死 |病|死|病|死 |病|死|病|死|病|死 |病|死 |病|死
职业别 |--|--|--|--|--|--|--|--|--|--|--|---|--|--|--|---|--|--|--|--|--|---|--|---|--|---
|27|28|29|30|31|32|33|34|35|36|37|38 |39|40|41|42 |43|44|45|46|47|48 |49|50 |51|52
--------|--|--|--|--|--|--|--|--|--|--|--|---|--|--|--|---|--|--|--|--|--|---|--|---|--|---
总 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月初至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末累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续2)
---------------------------------------------------------------------------------------------
疾病编号|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
|钩端螺|布鲁氏| | | | | 疟 痢 |
地 区|旋体病|菌 病|炭疽 |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登革热
或 | | | | | | |小计 |间日疟|恶性疟|未分型|
月 份|------|------|-----|--------|--------------|------|-----|------|------|------|------
或 |病|死 |病|死 |病|死|病 |死 | 病 | 死 |病| 死|病|死|病|死 |病|死 |病|死 |病|死
职业别 |--|---|--|---|--|--|----|---|-------|------|--|---|--|--|--|---|--|---|--|---|--|---
|53|54 |55|56 |57|58| 59 |60 | 61 | 62 |63|64 |65|66|67|68 |69|70 |71|72 |73|746
--------|--|---|--|---|--|--|----|---|-------|------|--|---|--|--|--|---|--|---|--|---|--|---
总 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月初至月| | | | | | | | | | | | | | | | | | | | | |
末累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实际提出日期:19 年 月 日 负责人(签章): 填表人(签章):
甲、乙类传染病分年龄、性别发病、死亡报表
19 年
表 号:卫统5表3
制表机关:卫生部
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
批准文号:(1989)统社字第300号
填报单位名称: 单 位:病:例数,死:人数
---------------------------------------------------------------------------------------------------
疾病编号| | | | | |
--------|-----------------|-----------------|-----------------|-----------------|-----------------|
| 合 计 | | | | |
|-----------------|-----------------|-----------------|-----------------|-----------------|
年龄 | 病 | 死 | 病 | 死 | 病 | 死 | 病 | 死 | 病 | 死 |
|--------|--------|--------|--------|--------|--------|--------|--------|--------|--------|
|男|女|计|男|女|计|男|女|计|男|女|计|男|女|计|男|女|计|男|女|计|男|女|计|男|女|计|男|女|计|
--------|--|--|--|--|--|--|--|--|--|--|--|--|--|--|--|--|--|--|--|--|--|--|--|--|--|--|--|--|--|--|
合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5及以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不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疾病编号| |
--------|-----------------|
| |
|-----------------|
年龄 | 病 | 死 |
|--------|--------|
|男|女|计|男|女|计|
--------|--|--|--|--|--|--|
合计 | | | | | | |
--------|--|--|--|--|--|--|
0 ~ | | | | | | |
--------|--|--|--|--|--|--|
1 ~ | | | | | | |
--------|--|--|--|--|--|--|
2 ~ | | | | | | |
--------|--|--|--|--|--|--|
3 ~ | | | | | | |
--------|--|--|--|--|--|--|
4 ~ | | | | | | |
--------|--|--|--|--|--|--|
5 ~ | | | | | | |
--------|--|--|--|--|--|--|
6 ~ | | | | | | |
--------|--|--|--|--|--|--|
7 ~ | | | | | | |
--------|--|--|--|--|--|--|
8 ~ | | | | | | |
--------|--|--|--|--|--|--|
9 ~ | | | | | | |
--------|--|--|--|--|--|--|
10~ | | | | | | |
--------|--|--|--|--|--|--|
15~ | | | | | | |
--------|--|--|--|--|--|--|
20~ | | | | | | |
--------|--|--|--|--|--|--|
25~ | | | | | | |
---------------------------

---------------------------
30~ | | | | | | |
--------|--|--|--|--|--|--|
35~ | | | | | | |
--------|--|--|--|--|--|--|
40~ | | | | | | |
--------|--|--|--|--|--|--|
45~ | | | | | | |
--------|--|--|--|--|--|--|
50~ | | | | | | |
--------|--|--|--|--|--|--|
55~ | | | | | | |
--------|--|--|--|--|--|--|
60~ | | | | | | |
--------|--|--|--|--|--|--|
65~ | | | | | | |

不分页显示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

河北省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办法

河北省人民政府


河北省人民政府令
 
第15号



  《河北省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办法》已经1998年9月24日省政府第12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省长 叶连松
                           
一九九八年十月九日


            河北省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对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保证气象探测资料的代表性、准确性和连续性,提高气象预报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条例》及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气象探测环境,是指为保证气象台站的探测设施避开各类干扰,准确获取大气状况信息所必需的场地和空间。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各级气象主管部门所属的气象台站探测环境的保护。
  法律、法规对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保护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条 各级气象主管部门在上级气象主管部门和同级人民政府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贯彻实施有关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政策。
  (二)参与审批涉及气象探测环境的建设项目。
  (三)审批、呈报气象台站的迁移方案。
  (四)查处违反本办法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对未达到国家和本省有关气象探测环境规定的气象台站,应当采取措施予以改善。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气象探测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制止和向有关部门举报破坏气象探测环境,或者盗窃、损毁气象探测设施的行为。


  第七条 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应当纳入当地的城市规划和村镇规划。
  建设、规划、环境保护和无线电管理等有关部门,在审批涉及气象探测环境的建设项目时,应当事先征求气象主管部门的意见。对不符合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标准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予以改进。  
  气象主管部门应将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标准和具体范围报送气象台站所在地有关部门备案。


  第八条 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工作实行分类管理,并依照下列标准执行:
  (一)国家基准气候站、太阳辐射观测站,其周围遮挡物与观测场边缘的距离应当大于遮挡物高度的十倍。
  (二)国家基本气象站、省基本气象站,其周围孤立遮挡物与观测场边缘的距离应当分别大于遮挡物高度的八倍和三倍;其周围成排遮挡物与观测场边缘的距离应当大于遮挡物高度的十倍。
  (三)高空气象探测站,其周围遮挡物与探测场的遮挡角应当小于5度;其制氢室的周围五十米范围内不得建设住房、办公设施等建筑物或者设置火源。
  (四)天气雷达站,其主要探测接收方向的遮挡物与雷达天线的遮挡角应当小于0.5度;其它探测方向的遮挡物与雷达天线的遮挡角应当小于1度。
  (五)极轨气象卫星接收站,其周围建筑物对卫星接收天线的遮挡角应当小于5度;静止气象卫星接收站、气象卫星地球站,其主要探测方向建筑物对卫星接收天线的遮挡角应当小于5度。


  第九条 对气象探测环境有害的污染源与各类气象台站站址边缘的距离不得少于五百米。


  第十条 未经气象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同意,不得在气象探测场地附近进行爆破、打桩、取土和挖沙等影响气象探测设施正常使用的行为。


  第十一条 气象探测场地和设施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侵占气象工作场地,移动气象探测设施,挤占、干扰气象专用频率、信道或者盗窃、损毁气象探测设施。


  第十二条 气象台站站址和气象探测设施应当保持稳定,一般不得迁移。因国家和本省进行重点工程建设或者其它特殊需要确需迁移气象台站和气象探测设施的,应当依照国家和本省的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第十三条 因进行工程建设迁移气象台站和气象探测设施的,所需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因实施城市规划和村镇规划迁移气象台站和气象探测设施的,所需费用由当地人民政府统筹解决。


  第十四条 气象探测设施因不可抗力遭受破坏时,当地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组织力量修复,保证气象探测工作正常进行。


  第十五条 单位和个人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县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或者有关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予以处罚;对气象台站和气象探测设施造成损坏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 气象主管部门以外的其他部门所属的气象台站探测环境的保护,可以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