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加强2012年记账式国债应急投标管理的通知

时间:2024-06-18 01:48:27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838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加强2012年记账式国债应急投标管理的通知

财政部


关于加强2012年记账式国债应急投标管理的通知

财库[2012]39号


2012-2014年记账式国债承销团成员,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

  为加强记账式国债应急投标管理,根据《2012年记账式国债招标发行规则》(财库[2011]179号)、《记账式国债发行远程招标现场管理与监督办法》(财库[2011]186号)规定,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应急投标的一般原则

  (一)记账式国债招标中,2012-2014年记账式国债承销团成员(以下简称承销机构)如需进行应急投标,应及时通过招标室电话向财政部国债招标人员报告,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应急投标。

  (二)如承销机构的应急投标书已录入到财政部国债发行招投标系统(以下简称招标系统),承销机构将无法通过招标系统进行投标。承销机构的应急投标书未录入到招标系统前,承销机构仍可通过招标系统进行投标。

  (三)如承销机构既通过招标系统投标,又进行应急投标,或进行多次应急投标,以最后一次有效投标为准;如承销机构应急投标内容与通过招标系统投标的内容一致,不做应急处理。

  (四)除财政部通知延长应急投标时间外,晚于当期国债发行通知规定的投标截止时间的应急投标为无效投标。

  二、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国债登记公司)确认在当期国债发行通知规定的竞争性招标时间内其负责维护的招标系统或通讯主干线运行出现问题时,财政部将通过中债发行业务短信平台(010-88170678)和“gz01@mof.gov.cn”电子邮箱,通知经报备的承销机构常规联系人、投标操作人,延长竞争性招标应急投标时间至当期国债发行通知规定的投标截止时间后半小时。通知内容为“[国债招标室通知] 201X年X月X日记账式国债竞争性招标应急投标时间延长半小时”。

  三、国债登记公司应认真做好技术支持工作

  (一)按招标系统时间确认应急投标书的接收时间;

  (二)充分配备人员、设备,保障在不将应急投标信息传递出招标室的条件下,完成应急投标技术支持;

  (三)负责维护的招标系统或通讯主干线运行在竞争性招标时间内出现问题时,及时查找原因,最晚不迟于当期国债发行通知规定的投标截止时间后5分钟出具加盖公司印章的应急投标原因说明书;

  (四)做好财政部要求的其他应急投标技术支持工作。

  四、承销机构应认真做好应急业务准备工作

  (一)承销机构应指派熟练掌握招标系统投标、应急投标等相关操作的工作人员承担记账式国债招标发行的投标工作;

  (二)承销机构应加强投标终端的日常维护,保证通讯线路畅通和设备运行正常;

  (三)承销机构应制定应急投标预案,尽可能提高应急投标书填写、签章及发送的效率。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二〇一二年四月十七日    




海南省职工工伤保险暂行规定

海南省政府


海南省职工工伤保险暂行规定
海南省政府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障职工因工伤残后的基本生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国家的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工伤保险是指职工在工作和生产过程中发生伤亡事故或患职业病时获得医疗护理、医疗照顾和一定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措施。
第三条 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及职工必须积极搞好安全生产,严格执行国家和本省有关安全生产与劳动保护的法规和规章,防止工伤事故的发生。
第四条 工伤保险,按照单位和社会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管理。

第二章 实施范围
第五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省范围内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实行企业管理的事业单位、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私营企业、内联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以下统称单位)的职工,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固定工、合同工、临时工、学徒工、见习人员和农民轮换工(不含民工),本省驻军中没
有军籍的固定工、合同工,国家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招用的合同工和临时工。
第六条 国营农场和乡镇企业的职工工伤保险办法,可分别由省农垦总局和各市、县人民政府,根据具体情况,参照本规定拟订,报省社会保障委员会审核,并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三章 保险金的征缴和使用
第七条 社会保险机构支付的工伤待遇费用依靠单位缴交工伤保险费,建立工伤保险基金解决。
工伤保险费的缴交率根据行业工作性质、劳动工作条件和危险程度的不同,按工资总额(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计算,下同)的不同比例征缴(详见附表一)。
第八条 工伤保险费由企业计入生产成本,行政、事业单位在行政事业费中列支。工伤保险基金及管理服务费免征税、费。
第九条 工伤保险费按季征缴。各单位须于每季度第一个月月末前缴足本季度工伤保险费。缴纳办法可由社会保险机构委托银行代为扣缴,转入其工伤保险基金帐户。工伤保险基金由社会保险机构管理,实行专款专用,结余留用。
第十条 单位须按季度提供本单位每月的职工人数、名单、人均工资总额,社会保险机构在经过核准并对其安全生产状况进行检查后,方可纳入工伤保险范围。
第十一条社会保险机构按收缴的职工工伤保险费总额提取百分之三作为管理服务费开支。
各市、县社会保险机构征缴的职工工伤保险基金,在提取管理服务费、扣除当月应付给职工的工伤保险费用后,全部上缴省社会保险机构,供全省调剂使用。
工伤保险基金的管理使用接受地方财政、审计部门和工会的监督。
第十二条工伤保险基金用于经营,须经省社会保障委员会批准。

第四章 工伤保险管理
第十三条各级社会保险机构应主动配合劳动安全部门进行安全生产的检查、宣传、教育工作,以减少工伤事故发生。如发生工伤事故,应按本规定向伤亡职工及其供养亲属提供伤亡保险待遇。
第十四条各单位必须认真落实工伤预防措施和医疗措施,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防止工伤事故发生。
第十五条职工因工受伤后,单位必须积极组织抢救,同时通知社会保险机构,并在十天内将工伤报告书抄报社会保险机构备案。逾期不报者,由所在单位按本规定待遇支付费用。
第十六条成立各级劳动鉴定委员会,由各级劳动、卫生、民政行政主管部门和工会及医疗、社会保险机构的有关人员组成。劳动鉴定委员会办公室暂设在劳动行政主管部门。
劳动鉴定委员会办公室负责组织有关医务人员,对职工因工受伤和患职业病后的劳动能力作出鉴定。
第十七条劳动鉴定委员会负责督促检查单位和医院对工伤职工的抢救和职业病检查、治疗,确定医疗终结。根据医疗技术鉴定小组对工伤人员的医疗鉴定,确定丧失劳动能力程度,并签发《因工伤残鉴定证明书》;复查残废状况变化并相应变更残废等级,指导职工康复工作,完成其他
劳动鉴定工作。
第十八条各单位应有专人负责劳动鉴定工作。有条件的,可成立劳动鉴定小组,由单位领导和劳动工资部门、工会负责人及医务人员等组成,负责组织工伤抢救治疗、工伤档案管理和协助各级劳动鉴定委员会的工作。
第十九条工伤医疗终结后一个月内,劳动鉴定委员会应确定伤残等级(程度)。社会保险机构根据单位申报和伤残鉴定材料,在十五天内发给享受工伤保险证件,由本人或其直系亲属,凭证领取本规定规定的医疗费用和补贴。丧失领取条件的,由社会保险机构及时收回证件。对不符合
享受工伤保险的,社会保险机构在一个月内给予答复。
第二十条对于当年没有发生工伤事故,安全生产搞得好的单位,社会保险机构可从单位当年缴纳的工伤保险费总额中提取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二十,给予奖励。

第五章 因工伤残界定与工伤保险待遇
第二十一条 职工因下列情况之一造成负伤、残废或死亡的,享受本规定规定的待遇:
(一)从事本职工作,执行领导指定或同意的工作;
(二)从事与本职工作有关的科学研究、实验、发明创造或技术改造工作;
(三)紧急情况下虽未经单位领导指定而从事对单位有利的工作;
(四)在本单位的工作区域内工作时,遭受意外事故或灾害;
(五)从事抢险救灾或其他有利于社会和人民的工作;
(六)因职业病(符合卫生部发布的有关职业病的规定)导致死亡或永久性完全残废;
(七)按正常路线上下班或因公出差期间,非因本人责任而发生事故。
第二十二条 职工因下列情况之一而造成伤亡的,由所在单位按国家现行有关规定处理:
(一)由于疾病、分娩、流产以及因此施行手术或由于医疗事故所致伤残或死亡;
(二)蓄意加深伤残程度或无理拒绝接受医生检查诊断;
(三)无证驾驶机动车辆所致伤残或死亡;
(四)由于吞食药物或饮酒所致伤残或死亡;
(五)非前条规定条件的地震、洪水、雷电、火灾、战争、核辐射等造成死亡;
(六)无证上岗操作发生伤残或死亡;
(七)违反操作规程所致伤残或死亡。
第二十三条 职工因工负伤治疗期间的待遇:
(一)职工因工负伤治疗(从抢救到指定医院治疗或医院提出转院),其医疗费用(包括抢救治疗费用和住院费),由社会保险机构支付;就医路费由单位负担;住院期间的膳食费由本人负担三分之一,单位负担三分之二。
(二)职工因工负伤治疗期间,工资照发,由本人所在单位支付。治疗期一般不超过一年,特殊情况可经社会保险机构批准后延长。
(三)职工工伤治疗终结,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定为残废,必须定装假肢、镶牙和配置轮椅、拐杖等康复器具的(配置康复器具应限于辅助生产劳动及日常生活必须),经劳动鉴定委员会批准,其购买安装费用由社会保险机构负担,但总额不超过残废补偿金的百分之十五。
(四)职工在工伤医疗期间,单位不得除名、解雇、解聘、辞退和终止劳动合同。医疗终结后确定为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或康复后尚能工作的固定工和合同工,由原单位安排力所能及的工作。
第二十四条 职工工伤确定残废后的待遇:
(一)因工负伤医疗终结后,按劳动鉴定委员会发给的《因工残废鉴定证明书》,根据残废程度的不同,享受不同的因工残废待遇(在尚未制定统一评残标准前按附表二执行)。
(二)被鉴定为永久性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由社会保险机构根据其残废程度(详见附表二),发给一次性的补偿金和按月发给残废补助金。残废补助金按本人所在地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百分之七十五发给。其中饮食起居需要人护理的,由社会保险机构按本企业起点工资标准发给护
理费。
(三)永久性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在达到退休年龄后仍享受工伤待遇的,不再享受养老保险待遇。
(四)永久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其补偿金由社会保险机构一次性支付(详见附表二),不另按月支付残废补助金。
(五)旧伤复发者按第二十三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六)未开展工伤保险前的工伤伤残及所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单位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五条 职工工伤死亡的待遇:
(一)职工因工伤死亡后,由社会保险机构发给丧葬费和一次性直系亲属抚恤费。丧葬费按人民币一千元标准发给。一次性直系亲属抚恤金标准为:有供养直系亲属的发给人民币五千元,没有供养直系亲属的发给人民币三千元。
(二)职工因工死亡后,其生前实际供养的直系亲属由社会保险机构按月发给生活补助费,直至受供养人失去受供养条件时止。生活补助费的标准为:户口在城镇的,每人每月六十八元;户口在农村的,按城镇标准的百分之八十发给。不论城镇或农村,发给受供养人的补助费合计不得
超过本人生前的月工资标准。孤老及孤儿的生活补助费按城镇标准的百分之一百三十发给。生活补助费标准根据工资和物价变化情况定期调整。
(三)因工死亡被授予烈士称号的,其一次性抚恤金仍由民政部门按有关规定计发。

第六章 罚 则
第二十六条 按本规定应参加而不参加工伤保险的,以及逾期不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单位(含企业提供的银行帐户托收不到的),除如数补足应缴的工伤保险费外,另按日加罚滞纳金。其数额为欠缴部分的千分之二,罚金全部并入基金。逾期一个季度以上不缴纳的,在欠缴工伤保险费期
间所发生的工伤事故,由单位按本规定待遇支付。
第二十七条 单位有意隐瞒伤亡事故真相,提供假数据资料的,社会保险机构可视其情节轻重,处以该单位应缴年工伤保险费总额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五的罚款。
第二十八条 要求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职工或其供养的直系亲属,有意隐瞒确定待遇的必要情节或拒绝配合事故调查,以及无故拒绝治疗、检查的,社会保险机构暂不支付有关费用。对虚报假报的,其冒领的金额要如数追回,并处以相同数额的罚款。
第二十九条 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者,如因违法犯罪,在服刑和劳动教养期间,停止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在劳动教养期满或刑满释放后,可继续享受原待遇,但已停发的工伤保险金不予补发。
第三十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工伤保险基金。违者,除责令限期如数归还外,视情节轻重,追究直接责任者和负有直接领导责任者的责任。
第三十一条 按本规定应参加而未参加工伤保险的单位,其职工或工会组织可向劳动行政主管部门投诉,由受理的劳动行政主管部门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三十二条 因工负伤的职工或因公伤亡职工的亲属,对单位和社会保险机构确定的保险待遇及作出的处理决定有异议时,按照劳动争议和行政诉讼的有关程序解决。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在本省工作的外籍员工,以及香港、澳门、台湾员工,是否参加本省的工伤保险,按企业合同规定办理。
第三十四条 本规定由省社会保障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三十五条 本规定自1992年1月1日起施行。
附表一:
海南省职工工伤保险费缴交费率
----------------------------------
|分| |每月缴纳按月|
| | 按 工作 性质 划分 |人均工资总 |
|类| | 额%计 |
|-|-----------------------|------|
|1| 商业、贸易、饮食服务行业、邮电、环卫 |0.5% |
|-|-----------------------|------|
| | 冷冻、自来水、盐场、橡胶、食品厂、纺织厂、 | |
| |服装厂、饮料厂、酱料厂、罐头厂、糖厂、酒厂、 | |
|2|面包厂、皮革厂、造纸厂、玩具厂、电子、包装、 | 0.8% |
| |园林、工艺、医药、粮食加工、卷烟、印刷及其他 | |
| |轻工业 | |
|-|-----------------------|------|
| | 小五金加工、航运、交通运输、印染厂、水电维 | |
|3|修、建筑材料、家具厂 | 1% |
|-|-----------------------|------|
| | 搬运起重、水泥厂、砖厂、机械厂、水泥制品厂、| |
|4|金属结构、机器制造、煤炭、采掘、造船、汽车装 | 1.2% |
| |配维修厂、石油化工、锯木厂、管道安装、塑料制 | |
| |品、乡镇企业中的来料加工、电镀石灰厂 | |
|-|-----------------------|------|
| | 建筑、井下作业、高空作业、深水作业、采石厂、| |
|5|石油钻井、钢铁、火柴、炮竹厂、勘探、锅炉、煤 | 1.5% |
| |气生产加工储存、矿山、粉尘作业、有毒气体作业、| |
| |放射性作业单位 | |
----------------------------------
附表二:
因 工 伤 残 补 偿 表

---------------------------------------
|编 | |丧失工 | 补偿金额 |
| | 伤残部位及程度 |作能力 | (元) |
|号 | |百分率 | |
|--|-----------------|----|-----------|
| | | | 一次性补偿3750 |
|1 | 由于外伤神经受损致残瘫呆或半 |100%|元另按本人所在地 |
| |身瘫痪永久性不能恢复者 | |上年度社会平均工 |
| | | |资的75%按月付给 |
|--|-----------------|----|-----------|
|2 | 由于外伤、脊骨神经受损致下身 |100%| 同 上 |
| |瘫痪永久性不能工作者 | | |
|--|-----------------|----|-----------|
|3 | 由于外伤致永久卧床者 |100%| 同 上 |
|--|-----------------|----|-----------|
|4 | 双目失明者 |100%| 同 上 |
|--|-----------------|----|-----------|
|5 | 其他部位受伤致永久丧失工作能 |100%| 同 上 |
| |力者 | | |
|--|-----------------|----|-----------|
| | 头部外伤而有后遗症,如外伤性 | | |
|6 |瘫痪及其他神经症状不能治疗和丧 |100%| 同 上 |
| |失工作能力者 | | |
|--|-----------------|----|-----------|
|7 | 丧失两肢(指手腕或踝关节以上 |100%| 同 上 |
| |分离丧失) | | |
|--|-----------------|----|-----------|
|8 | 颅骨骨折合并重度脑挫伤残留脑 |100%| 同 上 |
| |症状不能工作者 | | |
|--|-----------------|----|-----------|
|9 | 一手臂(自肩以下)永久性丧失功能| 75%| 17250(不另支付|
| | | |工资,以下同) |
|--|-----------------|----|-----------|
| | | 轻微情况 | 35%| 8050 |
|10| 肩关节僵硬|----------|----|-----------|
| | | 最恶劣情况 | 55%| 12650 |
|--|-----------------|----|-----------|
|11| 一上臂(自肩肘间以下)永久丧失 | 70%| 16100 |
| |功能 | | |
---------------------------------------

续表1
----------------------------------------
|编 | |丧失工 | 补偿金额 |
| | 伤残部位及程度 |作能力 | (元) |
|号 | |百分率 | |
|--|-----------------|----|------------|
|12| 一下臂(自肘部以下)永久丧失功 |65% | 14950 |
| |能 | | |
|--|-----------------|----|------------|
| | |轻微情况 |30% | 6900 |
|13| 肘部关|------------|----|------------|
| | 节僵硬|最恶劣情况 |50% | 11500 |
|--|-----------------|----|------------|
|14| 肘与腕之间 严重损伤致 |60% | 13800 |
| | 永久性残废 | | |
|--|-----------------|----|------------|
|15| 手腕及指永久丧失功能 |60% | 13800 |
|--|-----------------|----|------------|
| | |轻微情况 |30% | 6900 |
|16| 腕部关|------------|----|------------|
| | 节僵硬|最恶劣情况 |40% | 9200 |
|--|-----------------|----|------------|
|17| 一手之四指(含拇指)永久丧失功 | | |
| |能 |50% | 11500 |
|--|-----------------|----|------------|
|18|一手之四指(不含拇指)永久丧失 |40% | 9200 |
| |功能 | | |
|--|-----------------|----|------------|
| | |两节永久性丧失功能 |30% | 6900 |
| |拇 |--------------|----|------------|
| | |一节永久性丧失功能 |20% | 4600 |
|19| |--------------|----|------------|
| |指 | 指尖割断但无伤 | | |
| | |及骨胳 |8% | 1840 |
|--|--|--------------|----|------------|
| | | 拇指之指骨关节 | 4% | 920 |
| |下列|--------------|----|------------|
|20|关节| 拇指指骨与掌骨 |8% | 1840 |
| |僵硬|间之关节 | | |
| | |--------------|----|------------|
| | |拇指上述两关节 |12% | 2760 |
|--|--|--------------|----|------------|
| | |三节永久丧失功能 |11% | 3220 |
| | |--------------|----|------------|
| |食 |两节永久丧失功能 |10% | 2300 |
| | |--------------|----|------------|
|21| | 指尖切断但无伤 | | |
| | |及骨胳 |4% | 920 |
| |指 |--------------|----|------------|
| | | 一节永久丧失功能 |7% | 1610 |
----------------------------------------

续表2
----------------------------------------
|编 | |丧失工 | 补偿金额 |
| | 伤残部位及程度 |作能力 | (元) |
|号 | |百分率 | |
|--|-----------------|----|------------|
| | | 食指近指尖之指 | | |
| | |骨关节 |2% | 460 |
| |下 |--------------|----|------------|
| |列 | 食指近掌之指骨 | | |
|22|关 |关节 |3% | 690 |
| |节 |--------------|----|------------|
| |僵 | 食指指骨与掌骨 | | |
| |硬 |之间关节 |4% | 920 |
| | |--------------|----|------------|
| | | 食指上述三关节 |9% | 2070 |
|--|--|--------------|----|------------|
| | |三节永久丧失功能 |11% | 2530 |
| | |--------------|----|------------|
| | 中 |两节永久丧失功能 |8% | 1840 |
|23| |--------------|----|------------|
| | |一节永久丧失功能 |5% | 1150 |
| | 指 |--------------|----|------------|
| | | 指尖切断但无伤 | | |
| | |及骨胳 |2% | 460 |
|--|--|--------------|----|------------|
| | | 中指近指尖之指 | | |
| | |骨关节 |2% | 460 |
| |下 |--------------|----|------------|
| |列 | 中指近掌之指骨 | | |
| |关 |关节 |2% | 460 |
|24|节 |--------------|----|------------|
| |僵 | 中指指骨与掌骨 | | |
| |硬 |之间关节 |3% | 690 |
| | |--------------|----|------------|
| | |中指上述三关节 |7% | 1610 |
|--|--|--------------|----|------------|
| | |三节永久丧失功能 |8% | 1840 |
| |无 |--------------|----|------------|
| | |二节永久丧失功能 |6% | 1380 |
|25|名 |--------------|----|------------|
| | |一节永久丧失功能 |4% | 920 |
| |指 |--------------|----|------------|
| | | 指尖切断但无伤 | | |
| | |及骨胳 |2% | 460 |
----------------------------------------

续表3
----------------------------------------
|编 | |丧失工 | 补偿金额 |
| | 伤残部位及程度 |作能力 | (元) |
|号 | |百分率 | |
|--|-----------------|----|------------|
| | | 无名指近指尖之 | | |
| | |指骨关节 |1% | 230 |
| |下 |--------------|----|------------|
| |列 | 无名指近掌之指 | | |
|26|关 |骨关节 |2% | 460 |
| |节 |--------------|----|------------|
| |僵 | 无名指指骨与掌 | | |
| |硬 |骨之间关节 |2% | 460 |
| | |--------------|----|------------|
| | |无名指上述三关节 |5% | 1150 |
|--|--|--------------|----|------------|
| | |三节永久丧失功能 |7% | 1610 |
| | |--------------|----|------------|
| |尾 |二节永久丧失功能 |5% | 1150 |
| | |--------------|----|------------|
|27| |上节永久丧失功能 |4% | 920 |
| |指 |--------------|----|------------|
| | | 指尖切断但无伤 | | |
| | |及骨胳 |2% | 460 |
|--|--|--------------|----|------------|
| | | 尾指近指尖之指 | | |
| | |骨关节 |1% | 230 |
| |下 |--------------|----|------------|
| |列 | 尾指近掌之指骨 | | |
|28|关 |关节 |1% | 230 |
| |节 |--------------|----|------------|
| |僵 | 尾指指骨与掌骨 | | |
| |硬 |之间关节 |2% | 460 |
| | |--------------|----|------------|
| | |尾指上述三关节 |4% | 920 |
|--|--|--------------|----|------------|
| |掌 | | | |
| |骨 |轻微情况 |3% | 690 |
|29|损 |--------------|----|------------|
| |伤 |最恶劣情况 |8% | 1840 |
|--|-----------------|----|------------|
| | 腿部(自臀部以下) | | |
|30|永久丧失功能 |80% | 18400 |
|--|-----------------|----|------------|
| | 上 腿 | | |
|31|永久丧失功能 |70% | 16100 |
----------------------------------------

续表4
----------------------------------------
|编 | |丧失工 | 补偿金额 |
| | 伤残部位及程度 |作能力 | (元) |
|号 | |百分率 | |
|--|-----------------|----|------------|
| | |轻微情况 |35% | 8050 |
|32|臂骨关节僵硬|----------|----|------------|
| | |最恶劣情况 |50% | 11500 |
|--|-----------------|----|------------|
|33| 下腿 永久丧失功能 |50% | 11500 |
|--|-----------------|----|------------|
| | |轻微情况 |25% | 5750 |
|34| 膝关节僵硬|----------|----|------------|
| | |最恶劣情况 |35% | 8050 |
|--|-----------------|----|------------|
|35| 一只脚(自踝关节以下)永久丧 |40% | 9200 |
| |失功能 | | |
|--|-----------------|----|------------|
| | |轻微情况 |15% | 3450 |
|36| 踝关节僵硬|----------|----|------------|
| | |最恶劣情况 |25% | 5750 |
|--|-----------------|----|------------|
| | | 一脚五趾永久丧 | | |
| | |失功能 |20% | 4600 |
| |脚 |--------------|----|------------|
| | | 大脚趾两节永久 | | |
| | |丧失功能 |8% | 1840 |
|37| |--------------|----|------------|
| | | 大脚趾一节永久 | | |
| | |丧失功能 |4% | 920 |
| |趾 |--------------|----|------------|
| | | 除大脚趾外每脚 | | |
| | |趾永久丧失功能 |3% | 690 |
|--|-----------------|----|------------|
|38|一目失明 |30% | 6900 |
|--|-----------------|----|------------|
|39|一耳失聪 |20% | 4600 |
|--|-----------------|----|------------|
|40|双耳失聪 |80% | 18400 |
----------------------------------------



1991年11月15日

海南经济特区城镇从业人员医疗保险条例实施细则

海南省人民政府


海南经济特区城镇从业人员医疗保险条例实施细则
海南省人民政府


《海南经济特区城镇从业人员医疗保险条例实施细则》已经1995年6月15日海南省人民政府第77次常务会议通过


第一条 根据《海南经济特区城镇从业人员医疗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海南经济特区范围内的所有城镇从业人员,不论户籍在何地,均应当按条例规定参加医疗保险。
第三条 省外驻琼机构的从业人员应当按条例规定参加医疗保险,但在原地已参加医疗保险并提供原地医疗保险机构证明的人员除外。
第四条 外国及香港、澳门、台湾驻琼机构的从业人员,应当按条例参加医疗保险。但外籍人员及香港、澳门、台湾人员除外。
第五条 驻海口、府城地区的中央和省直属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在省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企业,招用无军籍从业人员的部队机关及经省社会保障机构批准省内跨地区办理医疗保险的单位,在省社会保障机构办理医疗保险。
省农垦系统的用人单位在省农垦社会保障机构办理医疗保险。
洋浦经济开发区内的用人单位在洋浦社会保障机构办理医疗保险。
其他用人单位在所在地的市、县、自治县社会保障机构办理医疗保险。
第六条 实行财政差额补贴享受公费医疗的事业单位,由财政部门根据该单位的收支情况核定医疗保险费的补贴数额,按月或按季拨给该单位,由单位直接向社会保障机构缴纳医疗保险费。
第七条 缴纳医疗保险费的工资总额,按年度核定,年终结算。
第八条 用人单位除必须为其从业人员办理条例规定的医疗保险外,可以为其从业人员办理补充医疗保险。
补充医疗保险费的缴纳数额由用人单位确定,记入个人医疗帐户,按条例规定使用。
办理补充医疗保险应当做到公正、公开、合法。
第九条 条例所称社会平均工资,根据人民政府统计部门公布的统计资料确定,不实行分类计算。
第十条 由共济医疗帐户支付医疗费的病种目录(见附件),每年由省医疗保险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修订一次,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因医治病种目录中共济医疗帐户支付医疗费的疾病住院或紧急抢救的,其医疗费按条例规定由共济医疗帐户支付。
医治病种目录中共济医疗帐户不支付医疗费的疾病或生理缺陷,其医疗费由本人自负。
医治不属于病种目录列举由共济医疗帐户支付医疗费和共济医疗帐户不支付医疗费的疾病,因病情严重确需住院或紧急抢救的,由医疗机构出具诊断证明,报社会保障机构审核批准后,其医疗费可由共济医疗帐户按规定支付;未经社会保障机构批准的,其医疗费由本人自负。
第十一条 条例第三十条所称一次性医疗费,是指病人办理一次入院、出院手续的治疗过程中,治疗应当由共济医疗帐户支付医疗费的疾病的医疗费或病人在门诊实施一次紧急抢救过程中,治疗应当由共济医疗帐户支付医疗费的疾病的医疗费。
门诊紧急抢救过程与住院治疗过程不间断的,可作一次性医疗费办理。
第十二条 病人紧急抢救或住院治疗过程跨年度的,以办理出院手续的时间核定具体年度。
从业人员、退休人员当年再次因治疗属于由共济医疗帐户支付医疗费的疾病住院或紧急抢救,当年度已支付过条例第三十条第一项所列医疗费的,个人不再负担该项医疗费,但就医时应当先垫付该项所列医疗费,出院或者紧急抢救治疗后持有关医疗单据与社会保障机构结算。
第十三条 采用高新技术检查,必须符合由共济医疗帐户支付医疗费的疾病的检查指征。不符合检查指征,检查结果不属由共济医疗帐户支付医疗费的疾病或符合检查指征但已有明确诊断而重复检查的,检查费的80%由医疗机构支付;不符合检查指征,病人要求检查,检查结果不属
由共济医疗帐户支付医疗费的疾病或符合检查指征但已明确诊断后而病人要求重复检查的,检查费全部由本人自负。
第十四条 安装国产高级或进口人工器官(心脏瓣膜、人工晶体、人工喉和人工髋关节)、心脏起搏器等,共济医疗帐户按国产普及型标准支付规定费用;无国产普及型可比价格,经社会保障机构批准使用的,由本人自负30%。
经社会保障机构批准使用的人体器官,共济医疗帐户按国内市场平均价格或按同类人工器官的价格支付。
第十五条 采用高新技术设备进行治疗,费用高于常规治疗50%以上的医疗项目(震波碎石、血液透析、腹膜透析、高压氧舱、微波透热照射、X光刀、r刀等),其费用单项核算,由本人自负20%。
第十六条 收治紧急抢救、住院病人和自负医疗费超过条例规定封顶数额的人员需继续住院治疗的,医疗机构必须自收治或继续治疗之日起3日内报告社会保障机构;未报告的,其医疗费共济医疗帐户不予支付。
因病情需要住监护病房(复苏室、ICU、CCU等)的,必须严格掌握适应症,病情缓解应当转入普通病房;应当转入普通病房而未转入的,按医疗保险医疗项目普通病房标准计费,超过标准部分,医疗保险基金不予支付。
第十七条 为医疗保险提供医疗服务应当使用统一的专用诊疗手册、处方、检查治疗单、医疗服务收费明细卡等医疗单据。
第十八条 病人出院带药量标准为:急性病不得超过7天,慢性病不得超过15天;如因疾病疗程确需增加的,须经就诊医院征得社会保障机构同意方可增加带药量。
第十九条 医疗机构要坚持救死扶伤,遵守医德,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凡违反国家医疗规范用药、检查治疗的,其费用由医疗机构自行承担,医疗保险基金不予支付;已支付的应予追回,并比照条例第五十九条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条 社会保障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医疗机构实行病种平均费用或按人头定额核算等办法支付共济医疗费。
第二十一条 入、出院标准,平均住院日标准依照卫生部有关规定执行。根据病情应当出院,经医疗机构通知,无正当理由拒绝出院的,自医疗机构通知出院之日起一切费用由本人自负;应当出院而医疗机构未通知住院者出院的,费用由医疗机构负担。
第二十二条 因交通事故支出的医疗费,医疗保险基金不予支付。
第二十三条 由于医疗事故所增加的医疗费,由医疗机构支付。
医疗事故发生前的医疗费或医疗事故发生后与医疗事故无直接关系的医疗费,仍按条例规定支付。
医疗机构故意将应当由其承担的医疗费转嫁由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比照条例第五十九条规定处理。
第二十四条 离休人员(不含老红军)符合条例有关规定的医疗费,其门诊医疗费自负2%,住院医疗费自负1%,特殊检查、治疗费和贵重药品费单项自负3%,其余医疗费由共济医疗帐户支付。
第二十五条 老红军和享受长期抚恤的二等乙级以上退役伤残军人符合有关规定的医疗费,由共济医疗帐户全部支付。
第二十六条 异地安置的离休人员,以原离休地区上年度离休人员人均医疗费为标准,实行定额管理,本人当年定额医疗费结余额的80%奖励给个人,超支部分报销80%。
第二十七条 异地安置的退休人员,个人医疗帐户的资金拨给本人管理,应当由共济医疗帐户支付的医疗费,以原退休地区上年度退休人员人均住院医疗费为标准,实行定额管理,本人当年定额医疗费结余额的50%奖励给个人,超支部分报销50%。
第二十八条 省内异地转诊的人员,应当由转出地医疗机构出具转诊证明,并经社会保障机构核准,其医疗费的结算按转入地的社会平均工资及收费标准执行;转往省外医疗机构治疗的人员,应当由本省获得为医疗保险提供医疗服务资格的三级医院出具转诊证明,并经原所在地社会保
障机构核准,其医疗费实行单病种医疗费总量控制。病情危急的,可由医院开具转诊证明先行转诊,并自转院之日起7日内报原所在地社会保障机构核准。
未经核准而自行转诊的,其医疗费全部由本人自负。
第二十九条 个人医疗帐户支付医疗费采用金融智能卡(IC卡)等现代化方式结算。
应当由共济医疗帐户支付的医疗费由社会保障机构与医疗机构结算,应当由本人自负的医疗费由本人与医疗机构结算。
离休人员、老红军、二等乙级以上退役伤残军人、退休人员应当由共济医疗帐户支付而先由本人垫付的医疗费,由本人直接与社会保障机构结算或由原用人单位代其与社会保障机构结算。
因公出差人员、异地转诊人员、当年再次住院人员、经社会保障机构批准缓缴医疗保险费的单位的人员等,应当由共济医疗帐户支付而先由本人垫付的医疗费,由用人单位代其与社会保障机构结算。
由本人垫付医疗费的人员与社会保障机构结算时,应当交验复式处方、诊疗手册、费用收据等。
第三十条 为医疗保险提供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制定之前,有关收费标准按省物价局、省卫生厅、省财政税务厅《关于下达海南省医疗服务收费项目及收费标准的通知》(琼价费字〔1993〕146号)和省物价局《关于调整住院床位费等收费标准的批复》(琼价费字〔1994
〕58号)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一条 申请承办为医疗保险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县级以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
(二)具有与承办为医疗保险提供医疗服务相适应的技术设备;
(三)具有一定数量的医疗技术人员;
(四)遵守职业道德和医疗规范。
第三十二条 定点医疗机构和药品供应机构的确定,应当布局合理、方便就医、公平竞争,确保医疗质量和药品质量。
第三十三条 建立对为医疗保险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实行社会公众评议与社会保障机构评议相结合的评议制度,督促医疗机构改进医疗服务,对就医进行合理引导,并将评议结果作为为医疗保险提供医疗服务资格认证的依据。
第三十四条 从业人员供养的直系亲属的医疗费,医疗保险基金不予支付。
第三十五条 西沙等地区从业人员医疗保险办法参照条例执行。
第三十六条 本实施细则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省医疗保险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三十七条 本实施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病种目录

一、共济医疗帐户支付医疗费的病种
内科疾病
(一)传染病科
1.流行性乙型脑炎
2.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3.流行性出血热
4.病毒性肝炎(急性病毒性肝炎、重型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
5.伤寒及副伤寒
6.肺结核伴咳血等严重并发症
7.结核性胸膜炎进展期
8.登革热
9.钩端螺旋体病
10.结核性脑膜炎
11.阿米巴肝病
12.立克次体感染
13.败血症
14.感染性休克
15.成人麻疹
16.肺吸虫病
17.脑囊虫病
18.脑型疟疾
(二)心血管内科
19.急性心肌梗塞
20.充血性心力衰竭(三级及以上者)
21.急性、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22.急性心肌炎
23.心包炎
24.高血压病(三期及以上者)
25.严重心律失常(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急性房颤、房室传导阻滞Ⅲ°、病窦综合症)
26.急性风湿热
27.系统性红斑狼疮
28.多发性大动脉炎
29.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三)呼吸内科
30.肺炎(肺炎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葡萄球菌肺炎)
31.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或心衰加重者)
32.肺脓肿
33.肺癌及肺部其他肿瘤
34.支气管哮喘发作持续状态
35.支气管扩张并咯血
36.肺栓塞
37.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
38.自发性气胸
39.肺性脑病
40.结节病

(四)消化内科
41.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
42.急性胰腺炎
43.结核性腹膜炎
44.胃癌
45.肝癌
46.肝硬化腹水
47.肝性脑病
48.肠癌
49.食道癌
50.严重胃粘膜脱垂
51.胃部其它恶性肿瘤
52.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53.胆囊炎并胆石症
54.胰腺癌
(五)血液内科
55.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贫血、出血、感染严重者)
56.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拟诊本病伴严重出血者)
57.急性白血病
58.溶血性贫血
59.粒细胞缺乏症(粒细胞2000以下)
60.骨髓纤维化
61.恶性淋巴瘤
62.恶性组织细胞病
63.多发性骨髓瘤
64.过敏性紫癜
(六)泌尿内科
65.原发性肾病
66.急性肾盂肾炎
67.急性肾小球肾炎
68.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69.急性肾功能衰竭
70.肾小管性酸中毒
71.肾病综合症
72.严重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73.严重肾结核
74.多囊肾并尿毒症
75.肾脏肿瘤
(七)内分泌科
76.重症糖尿病(包括酮证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乳酸性酸中毒、糖尿病并发感染及其它严重并发症)
77.重症甲亢(包括不易控制的甲亢、甲亢性心脏病、甲亢危象等)
78.垂体肿瘤
79.尿崩症
80.柯兴氏综合症
81.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82.嗜铬细胞瘤
83.胰岛细胞瘤
(八)神经内科
84.脑出血
85.脑血栓形成脑梗塞
86.脑栓塞
87.脑炎(非流行性)
88.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
89.珠网膜下腔出血
90.严重脊髓炎
91.严重脊髓压迫症
92.颅内肿瘤
93.脑脓肿
94.重症肌无力
95.多发性硬化

外科疾病
(九)普通外科
96.甲状腺疾病手术治疗
97.肝脓肿
98.破伤风
99.慢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手术治疗或碎石治疗
100.胆总管结石手术或震波碎石
101.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
102.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穿孔手术治疗
103.胃恶性肿瘤手术治疗
104.腹股沟疝手术治疗
105.肠梗阻手术治疗
106.乳腺癌手术治疗
107.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
108.阑尾周围脓肿
109.肝内胆管结石肝叶切除
110.克隆氏病手术治疗
111.严重腹部内脏挫裂伤手术治疗
112.胰腺假性囊肿手术治疗
113.脾亢手术治疗
114.肝脏肿瘤手术治疗
115.胆管癌
116.胆道出血
117.壶腹癌
118.急性化脓性腹膜炎
(十)胸外科
119.肺恶性肿瘤手术治疗
120.食管良、恶性肿瘤包括贲门癌手术治疗
121.肺脓肿手术治疗
122.支气管扩张症手术治疗
123.胸外伤伴血气胸
124.肺结核手术治疗
125.胸膜间皮瘤手术治疗
126.肺囊肿手术治疗
127.肺隔离症手术治疗
128.肺动静脉瘘手术治疗
129.食管穿孔、破裂、损伤手术治疗
130.纵隔肿瘤与囊肿手术治疗
(十一)心血管外科
131.法乐氏四联症手术治疗
132.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手术治疗
133.心房间隔缺损手术治疗
134.心室间隔缺损手术治疗
135.缩窄性心包炎手术治疗
136.冠状动脉搭桥
137.左房粘液瘤手术治疗
138.化脓性心包炎
139.心脏及大血管、心包损伤

(十二)泌外科
140.泌尿系肿瘤手术治疗
141.前列腺增生并尿潴留手术治疗
142.尿道狭窄手术治疗
143.尿路结石手术治疗
144.肾结核手术治疗
145.严重泌尿生殖器损伤
146.尿道下裂手术治疗
(十三)神经外科
147.重型颅脑损伤
148.颅内、椎管内占位性病变手术治疗
149.脑脓肿
150.脑囊虫病
151.癫痫手术治疗
152.脑动脉搭桥
(十四)骨伤科
153.严重四肢长骨骨折入院牵引或手术治疗
154.严重脊柱骨折入院牵引或手术治疗
155.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
156.骨肿瘤
157.严重手外伤
158.严重足外伤
159.断肢再植
160.大血管、神经断裂手术治疗
161.肌腱断裂手术治疗
162.化脓性、结核性关节炎后遗症关节僵直畸形手术治疗
(十五)烧伤科
163.轻度烧伤(特异部位、面积大医院外不能处理及高龄老人)
164.中度烧伤(特异部位,面积大高龄老人及需要手术者)
165.重度烧伤
166.特重度烧伤
(十六)妇产科
167.妇科肿瘤手术、化疗、放疗
168.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治疗
169.严重子宫脱垂手术治疗
170.膀胱阴道瘘手术治疗
171.严重功能性子宫大出血手术治疗
172.宫外孕
(十七)眼科
173.原发性青光眼手术治疗
174.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治疗
175.严重眼外伤
(十八)耳鼻喉科
176.耳、鼻、咽部严重外伤
177.耳、鼻、咽部恶性肿瘤手术或化疗
(十九)口腔科
178.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
179.严重颌面部外伤
(二十)皮肤科
180.严重过敏性剥脱性皮炎
181.严重湿疹
182.严重天疱疮
183.硬皮病

(二十一)精神病科
184.严重精神分裂症
二、共济医疗帐户不支付医疗费的病种
(一)雀斑、粉刺、色素沉着、黑斑、平疣、白发、多毛症、痦痣、唇裂
、先天性斜颈、先天性畸形足、平足、O型腿、X型腿、多指、肢体残缺、对
眼、斜眼、近视、弱视、眼残缺、重听、黄黑齿、齿缺损、口吃、打鼾、腋臭
、肥胖、瘦弱等;
(二)性功能低下及不育症;
(三)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等性病;
(四)毒品、麻醉药品成瘾症;
(五)产科(按有关法规规定及生育保险规定办理)。



1995年7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