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中共庆阳市委关于印发《庆阳市乡镇工作基本规范(试行)》的通知

时间:2024-07-01 07:53:54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003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共庆阳市委关于印发《庆阳市乡镇工作基本规范(试行)》的通知

甘肃省中共庆阳市委


中共庆阳市委关于印发《庆阳市乡镇工作基本规范(试行)》的通知
   市委发〔2008〕67号

各县(区)委,市委各部委、市直各部门党组、党委:
  现将《庆阳市乡镇工作基本规范(试行)》印发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此件发至乡镇)
   中共庆阳市委
   2008年11月27日

  庆阳市乡镇工作基本规范(试行)

  为了适应乡镇工作的新形势、新变化和新要求,推进依法行政,促进乡镇按照“打基础、谋长远,高标准、快速度,抓落实、干到位”的要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依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范。

   第一章 总 则

  乡镇是我国社会的基础,乡镇党政组织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农村发展和社会稳定。规范乡镇工作,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推进乡镇工作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提高乡镇工作水平,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稳定,为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规范乡镇工作,必须坚持职权法定的原则,做到权责统一,在法定的权限范围内活动;必须坚持依法行政的原则,切实履行法定职责,严格依法办事;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的原则,保证各项工作在党委的领导下进行;必须坚持群众利益至上的原则,以人为本,倾心竭力为民谋利;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避免短期行为,保持工作连续性;必须坚持效能效率的原则,完善激励机制,提高工作效率,调动和激发广大干部的工作热情;必须坚持党管农村工作的原则,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农村党的建设,提高领导农村工作的水平,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规范乡镇工作,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加快转变乡镇政府职能,不断完善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改进作风,发扬艰苦奋斗、科学务实、开拓创新、勇于拼搏的精神,真抓实干,务求实效,确保县乡村整体推进,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第二章 职 能

  (一)乡镇党委职能
  1、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及本乡镇党员代表大会(党员大会)的决议;
  2、讨论决定本乡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3、领导本乡镇人大、政府和群团组织开展工作,支持和保证这些机关和组织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及各自章程充分行使职权;
  4、加强对乡镇党委自身及村、乡镇企事业单位和部门党组织的领导、建设与监督,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对党员的培训、教育、管理和监督;
  5、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负责做好干部的教育、培养、选拔和监督工作,协助管理上级有关部门驻乡镇单位的干部;
  6、领导本乡镇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计划生育工作;
  7、组织好党委、人大、政府、纪委和共青团、妇联的换届选举工作;
  8、加强党风建设,密切联系群众,带头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对党员干部进行党风党纪教育;
  9、认真落实党管武装有关规定,将武装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关心、支持乡镇武装工作;
  10、完成上级党组织安排的其他工作任务。
  (二)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职能
  1、在本行政区域内,保证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决议的遵守和执行;
  2、在职权范围内通过和发布决议;
  3、根据县(区)规划,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文化事业和公共事业的建设规划;
  4、审查和批准本行政区域内的财政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5、选举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主席;
  6、选举乡长、副乡长,镇长、副镇长;
  7、听取和审议乡镇政府的工作报告;
  8、撤销乡镇政府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
  9、监督政府依法行政,指导人大代表开展调查研究和监督工作;
  10、完成上级人大常委会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乡镇人民政府职能
  1、执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和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令,发布决定和命令;
  2、执行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依法履行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司法行政、计划生育等行政管理和服务职能;
  3、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维护各种经济组织和公民的合法权利,加强农村法治建设,搞好农民法制教育;
  4、指导、支持村(居)委会的工作;
  5、开展便民利民的各项公共服务,兴办社会福利事业,做好农村低保、医疗保险、五保户供养等农村社会保障和各项救济救助工作,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6、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耕地保护,负责落实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和基本农田管理;
  7、负责辖区内爱国卫生、镇容村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8、参与区域内建设项目管理特别是公共基础配套设施的管理,指导监督集镇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做好暂住人口管理工作;
  9、负责辖区内突发事件的处置及应急管理,做好防灾、救灾、安全生产等管理工作;
  10、向县(区)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处理群众来信来访事项;
  11、落实好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和政风行风建设;
  12、办理县(区)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四)乡镇纪委职能
  1、维护党的章程和党内法规,检查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情况;
  2、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倡廉工作,抓好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综合指导和监督检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和考评,对党员干部进行党纪政纪教育;
  3、向同级党委和上一级纪委报告工作,提出工作建议,依据权限组织起草、制定有关制度和措施、办法;
  4、履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规定的监督职责,对党员领导干部履行职责和行使权力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5、检查、处理职责范围内党的组织和党员干部违反党章和其它党内法规的案件,协助上级纪委查处违法违纪案件;
  6、受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违反党政纪行为的检举、控告,受理党干部和检查对象不服纪律处分的申诉,保障党员干部的权利不受侵犯;
  7、协助开展行政执法监察和政风行风建设,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8、办理县(区)纪委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三章 内设机构工作职责

  乡镇内设机构工作职责按一类乡镇“四办一部”进行规范,二类、三类乡镇内设机构工作职责以一类乡镇内设机构工作职责为准,在内设机构中合理划分。
  (一)党政群综合办公室职责
  1、协助做好组织、宣传、纪检、统战、武装、政法和工、青、妇等群团工作;
  2、负责处理党委、政府日常事务,搞好上传下达;
  3、承担人大主席团的日常事务工作;
  4、负责做好文秘、档案、信息、保密、后勤管理等工作;
  5、履行统计职责,承担乡镇辖区内经济社会发展所有统计报表的整理、计算、上报工作,完成国家和地方布置的各项统计普查、调查任务;
  6、负责内外部工作的联系和本乡镇内设机构、下属单位、村(居)民委员会的综合协调工作;
  7、负责党委、政府日常工作的督办运转、信息反馈和检查落实工作;
  8、组织开展各类调研活动,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9、组织制订和监督实施乡镇内部各项规章制度;
  10、完成乡镇党委、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二)经济发展办公室职责
  1、负责乡镇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发展规划制订和执行工作;
  2、编制并执行财政财务收支计(规)划和预决算方案,负责财政、国有资产、税收等管理工作;负责财政预算资金和单位财务的管理和监督;协调国、地税分局(所)工作,协助税收征管工作,负责辖区内零散税收的代收代征工作;落实“村财乡管”制度,指导、监督村级财务和会计工作;负责各项惠农资金发放管理和监督工作;
  3、协助上级部门开展物价监督管理工作;
  4、组织协调各项涉农服务工作,做好扶贫开发工作;
  5、负责造林绿化、林果业建设、林业资源管理和森林防火工作;
  6、协助上级部门开展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等管理工作,为各类企业提供法律、政策、信息和人才等服务;
  7、指导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产品推介和商贸交流活动;
  8、指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工作;
  9、负责落实乡镇集贸市场、商业网点的规划建设,协助上级部门做好市场秩序维护管理工作;
  10、负责落实村镇规划建设,检查、监督、处理违章建筑;
  11、负责做好土地管理、耕地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协助上级土管部门查处违法占地案件,制止土地违法行为;
  12、负责乡村道路、农田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及管理工作;
  13、负责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
  14、负责做好乡镇承担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组织开展农村节能减排工作;
  15、承办乡镇党委、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协调与经济发展相关的其他工作。
  (三)社会事务办公室职责
  1、协助上级相关部门组织管理乡镇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配合搞好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开展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负责科技成果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和科技培训工作;
  2、负责协调监督农村医疗、保健、防疫等卫生制度的实施,负责乡镇、村卫生医疗机构建设,协助上级主管部门做好医政、药政、食品卫生执法检查和监督工作;
  3、负责落实乡镇各项民政工作,做好老龄工作,协调做好乡镇社区(居委会)管理工作;
  4、组织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工作;
  5、组织开展劳务输出和技能培训,协助上级有关部门做好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工作;
  6、负责组织协调城镇环境卫生、镇容村貌、市政设施的建设、管理工作;
  7、协助做好与社会事业相关的工作,完成乡镇党委、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四)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职责
  1、编报并实施人口计划,执行上级政府下达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指标,负责本乡镇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责任制的督促检查落实;
  2、准确掌握人口数量、结构和育龄夫妇的婚姻、生育、节育状况及其变动情况,实施对育龄夫妇婚、孕、产、育各期的服务;
  3、协调各方面力量,贯彻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组织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普及人口与计划生育基础知识;
  4、负责乡镇直属单位、村(居)委会计划生育业务指导和培训,指导乡镇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配合计划生育协会工作,负责村、组及计生专干的工作监督检查和年度考核;
  5、加强计生统计台帐管理,做好计划生育统计上报工作;
  6、负责一孩生育指标审批,二孩生育指标初审、上报,为群众办理《生殖保健服务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等;
  7、开展生育与避孕指导、培训工作,提供婚育、节育技术服务,做好婚育管理和优生优育、生殖保健咨询、避孕药具的发放工作,杜绝计划外生育,完成上级下达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指标;
  8、负责落实各项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
  9、做好计划生育信访工作,依法查处违反《计划生育法》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的行为,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管好用好计生经费;
  10、做好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
  11、完成上级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
  (五)人武部职责
  1、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军事部门下达的指示、命令;
  2、负责辖区民兵的组织建设;
  3、负责辖区民兵预备役人员的登记统计、军事训练和政治教育工作;
  4、负责辖区国防工事和人防工事的维护管理;
  5、负责辖区年度兵役登记和兵员征集工作;
  6、组织和带领辖区民兵参加“三个文明”建设,完成战备、治安执勤、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积极配合派出所维护辖区治安秩序;
  7、协助有关部门搞好拥军优抚安置工作;
  8、战时负责组织并带领民兵、预备人员参军参战;
  9、完成乡镇党委和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其他工作任务。

   第四章 党建工作

  (一)思想政治建设
  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最新理论武装头脑,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政治思想水平。健全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学习班(研讨班)制度、领导干部在职学习制度。建立理论学习领导责任制,严格督促检查。党委中心组组长负责审定学习计划,确定研讨专题,提出学习要求,主持集中研讨活动,指导、检查和考核中心组成员的学习。
  (二)基层组织建设
  加强乡镇党委自身建设,适时进行换届选举。发挥乡镇党委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龙头”带动作用,按照“五个好”的要求,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不断推进“双培双带”和基层党建“六化”工程,深化“三帮三联三增”活动,建立健全城乡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积极组织开展村级干部培训、发展党员和党员教育工作,建设高素质农村党员队伍。加强社区、乡镇机关、“两新”组织党组织建设。建立乡镇党委基层党建工作报告制度,每年向党代表大会(党员大会)和县(区)党委报告基层党建工作。
  (三)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加强乡镇领导班子自身建设,鼓励学习创新,提高班子成员工作能力;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配强村级班子,搞好村级领导班子建设;加强乡、村两级干部教育管理,提升干部素质和能力,解决乡村干部后顾之忧,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四)党风廉政建设
  开展经常性的学风、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廉政勤政等方面的教育,不断加强和改进领导班子的作风建设;加强乡村两级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和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切实维护农民权益,努力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乡镇党委、纪委和党总支、党支部负责人,每年在规定范围述职述廉一次。述职述廉时应邀请群众代表参加会议。
  (五)制度建设
  完善乡镇党委领导农村工作体制机制,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突出抓好农村工作;加强乡镇党委对武装及共青团、妇联、工会等群团工作的领导,健全完善领导机制;围绕思想建设、组织建设、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作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督促、检查各项制度落实;落实党务公开制度,使党员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充分行使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第六章 经济建设

  (一)发展现代农业
  1、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加快农业经营方式转变。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2、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积极争取并实施农村道路、梯田、水利、电力建设工程,发展农村公益事业,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3、抓好粮食生产。加大农田基本建设,严格保护耕地,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粮食总产每年要在上年的基础上有新的增长。
  4、发展特色农业。加快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按照全市“南果北草、南牛北羊、山区草畜、原区苹果、川区瓜菜、全市劳务”的产业发展总体思路,从本乡镇实际出发,确定特色主导产业,大力发展“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坚持不懈地做好扶持和引导,积极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每个乡镇都要有2-5个特色产品。
  5、实施科技兴农。积极引进农业生产新技术和新品种,强化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确保科技贡献率每年有新的提高。
  6、加大农业投入。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落实中央强农惠农各项政策,根据本乡镇财力,逐年加大对现代农业建设的投入,扶持优质、高产、高效的农产品加工和转化,引导农民依靠自身力量增加农业投入。
  7、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加强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监管,严格全程监控,切实落实质量安全监管责任,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发展工业经济
  1、根据国家产业导向和本乡镇实际,制订发展规划及目标,引导、发动农村富裕户和有能力的人兴办各类企业,培植财源,增加农民收入。
  2、抓好工业项目建设。发挥资源优势、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通过向上争取、利用外资、区域协作、激活民资,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做大做强现有乡镇工业企业,积极兴办工业。
  3、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加强节能宣传教育,引导鼓励使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大力推进重点行业、重点耗能企业节能减排。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4、改善投资环境。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率,逐步健全信用担保、技术信息咨询、人才培训、法律服务等服务体系,大力改善投资环境,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做到工作到位、服务到位。
  (三)发展第三产业
  1、搞好各类市场建设,积极发展商贸、餐饮、运输、信息、中介等农村服务业。
  2、深入开发民俗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以香包刺绣为主的文化产业,发展生态旅游和与红色旅游业相配套的旅游服务业。
  (四)新农村建设
  1、坚持尊重实际、尊重农民群众意愿、遵循经济规律的原则,突出特色,统筹兼顾,科学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
  2、加大科技投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重视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大力发展生产,强化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
  3、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实施农民增收行动计划,拓宽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完成县(区)下达的农民增收年度任务。
  4、不断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快农田水利、饮水安全、节水灌溉、沼气、公路、电力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
  5、加快发展文化、教育、广播电视、卫生保健、体育等农村社会事业,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弘扬传统美德,提升道德素养,建设文明乡风。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培育新型农民。
  6、积极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提高扶贫标准,提升扶贫水平,全面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努力消除贫困,改善贫困乡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7、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健全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土地管理、农业支持保护、现代农村金融和城乡一体化等制度,完善新农村建设的体制保障,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切实维护农民的各项权益。
  8、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建设新农村的乡村治理机制,健全民主管理制度,进一步扩大农民在社会事务管理中的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与监督权;
  9、坚持小城镇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科学规划,突出特色,强化配套,提高小城镇的聚集、带动、辐射功能,提高城镇化率。从当地实际出发,结合农村危房危窑改造工程,稳步推进农村小康住宅建设,进一步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
  (五)环境保护与建设
  1、建立健全乡镇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编制乡镇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规划,制定措施,明确责任,依法依规实施。
  2、坚持“预防为主、管治并重”的工作方针,加大农村环保宣传、培训、教育,培育农民生态文明理念;加强污染防治、生态保护项目和环保公共设施建设,严格控制和积极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加强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和水质安全管理;实施退耕还林(草)、水土保持、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积极开展义务植树活动,促进自然生态环境逐步修复和改善。
  3、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协助上级主管部门查处环境违法案件,坚决禁止群众滥恳、滥采、滥伐、滥挖等环境违法行为。
  4、加强农村污染治理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发展农村户用沼气,综合利用农作物秸杆,推广农村清洁能源,积极探索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持续开展以“三清、三改、四化、五通”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农村文明程度。

   第七章 公共服务

  (一)农村信息服务
  搞好农村信息化的规划与建设,整合政务、农业、劳务、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广播电视、水利、人口计生、就业和社会保障等信息资源,建立统一的信息资源数据库,完善乡(镇)、村、组三级信息服务体系,通过电话、有线电视、互联网等方式向农民提供各方面的信息服务,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农村就业综合服务
  建立健全农村就业服务机制,搭建服务平台。全面落实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培训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免费提供政策咨询、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积极发展劳务经济。
  (三)社会保障服务
  健全完善以基本生活救助为基础,其他专项救助、临时性救助和社会帮扶为配套的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提升灾害应急救援能力,积极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落实城镇低保制度,健全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认真落实优抚保障政策,切实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和特困户救助工作。积极推进农村养老保险,不断提高农村社会保障工作水平。
  (四)公共文化服务
  积极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形成较为完备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根据农村文化需求,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基层文化活动,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五)教育服务
  组织和督促适龄儿童、少年入学,解决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困难,采取措施避免适龄儿童、少年辍学。依法维护学校周边秩序,保护学生、教师、学校的合法权益,为学校提供安全保障。协调解决乡村学校建设用地,支持教育主管部门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育布局。加强农民素质教育,培育新型农民。
  (六)医疗卫生服务
  按照“一村一室”要求,加快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加强农村疾病预防控制,提高公共卫生安全保障能力。认真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协助上级主管部门做好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医疗服务管理,着力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和因病致贫的问题。
  (七)计划生育服务
  认真贯彻执行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法律法规和政策规章,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奖励优待及社会保障政策,巩固农村计划生育成果。加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质量管理,不断提高优生优育、节育、不育症治疗技术服务水平;免费为已婚育龄妇女查环、查孕、查病,协助计生办发放育龄妇女接受环情服务每次不少于2元的补助;指导村级计划生育室做好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工作,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全面完成市、县(区)下达的当年计划生育目标任务。
  (八)法律援助服务
  建立健全乡镇法律援助机制,做好对农村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安排一定的法律援助资金,为法律援助提供必需的经费支持。

   第八章 公共管理

  (一)农村公益事业管理
  建立和完善农村公益事业管理长效机制,按照政府投入、“养事不养人”、以农民承包管护为主的模式,创新农村公益事业管理方式,充分发挥群众自治自管组织的主体作用,不断提高农村公益事业管护水平。
  (二)乡镇基本建设管理
  积极改善乡村办公条件,为乡村干部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乡镇基本建设要严格执行有关报批规定,充分考虑乡镇的财政承受能力,坚持节俭实用的原则,严把质量关,严格控制基本建设规模,降低行政成本,严禁超标准建设和负债建设。
  (三)预算财务管理
  1、做好预算编制。根据乡镇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工作重点和县(区)财政部门指导意见,结合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编制本年度财政收支预算草案,报县(区)财政部门审核后,提交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审定。
  2、严格执行预算管理和“乡财县管”制度。乡镇所有支出由县(区)财政部门根据年度预算、用款计划和规定程序统一审核,按进度集中支付。乡镇重大支出必须经乡镇政府政务会议研究决定,报经县(区)财政部门审核同意并按预算额度和项目进度拨付。
  3、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和审批“一支笔”制度,加强财会监督,严格收支管理。
  (四)政府采购
  凡列入政府采购目录和政府采购标准以上的乡镇项目支出,一律执行政府采购制度。由乡镇编制政府采购计划,向县(区)财政部门提出申请。县(区)财政部门对采购项目的资金来源和标准等进行审查,同意后委托市或县(区)采购中心进行采购。采购资金由县(区)财政部门直接拨付供应商。
  (五)市场建设与管理
  1、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改造市场,乡镇政府在市场建设用地、市场管理等方面提供便利。
  2、完善服务体系,加强市场监管,按照依法依规、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提供优质服务。
  3、协助上级主管部门处理消费者投诉,调解消费纠纷。
  (六)公共安全管理
  1、加强食品卫生安全、传染病防治、易燃易爆物品使用、自然灾害应急知识宣传,提高群众安全防范意识。
  2、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依法强化安全基础工作,开展安全专项整治,加大安全监管力度。
  3、做好违禁产品生产经营、流行性及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发生和食物中毒事件等信息的收集报告工作。
  4、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管理,建立健全自治管理组织,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5、加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强化农村社会管理。针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等,做好相应的应急预案,经常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时,及时组织好自救、互救、群众疏散转移、救援物资供给等工作。

   第九章 乡镇组织自身建设

  (一)机构编制管理
  1、严格按照核定的行政和事业编制总数“以责定编、以编定岗、以岗定人”,不得超编配人,实行“实名制”管理。
  2、严格执行事业单位新聘人员公开考录规定,全面推行乡镇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聘任制和人员聘用制,实行岗位管理。县(区)有关单位在聘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时要认真征求和充分吸收所在乡镇的意见。
  3、大力推进村组干部改革,削减村组干部职数,实行兼职兼薪。
  (二)公务员行为规范
  1、 政治坚定。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2、忠于国家。热爱祖国,忠于宪法,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的团结,维护政府形象和权威,保证政令畅通。遵守外事纪律,维护国格、人格尊严,严守国家秘密,同一切危害国家利益的言行作斗争。
  3、勤政为民。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勤奋工作,钻研业务,甘于奉献。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热爱人民,忠于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改进工作作风,讲求工作方法,注重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做人民公仆,让人民满意。
  4、依法行政。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按照规定的职责权限和工作程序履行职责、执行公务,依法办事,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不滥用权力,不以权代法,做学法、守法、用法和维护法律、法规尊严的模范。
  5、 务实创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说实话,报实情,办实事,求实效,抓落实,干到位。敢于负责,勇于创新,大胆开拓,锐意进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6、清正廉洁。克己奉公,秉公办事,遵守纪律,不徇私情,不以权谋私,不贪赃枉法。淡泊名利,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爱惜国家资财,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
  7、团结协作。坚持民主集中制,不独断专行,不闹无原则纠纷。认真执行上级的决定和命令,服从大局,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光明磊落,表里如一,团结一致,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坦诚相见,齐心协力做好工作。
  8、品行端正。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崇尚科学,公道正派。学习先进,助人为乐,谦虚谨慎,言行一致,忠诚守信,健康向上。模范遵守社会公德,举止端庄,仪表整洁,语言文明,不讲假话。
  (三)内部管理
  1、健全机关日常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干部出勤、值班、请销假等日常管理制度。乡镇党政一把手因病因事需请假的,必须按照干部管理规定,向县(区)委、政府履行请假手续,严禁工作日擅自离岗。
  2、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重点事项督办制等制度,严格工作纪律,严格依法办事,规范机关及站所干部行为,确保机关工作有序进行。
  3、健全机关干部学习教育制度,开展多层次、多类别的干部教育培训,提高乡镇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4、建立健全考核奖惩机制。健全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完善考核奖惩办法,严格目标管理考核和奖惩兑现,激励干部做好本职工作。
  5、推进政务公开。扩大政务公开的范围和层次,推进“阳光政务”,实行服务承诺,方便群众办事,接受群众监督。

   第十章 工作创新

  (一)创新观念意识
  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牢固树立创新意识、争先意识、机遇意识和效率意识,自觉摒弃各种不合时宜的陈旧观念和思维定势。支持创新,尊重创新,保护创新,切实营造一个创造性开展农村工作的良好风气,不断提高农村工作水平。
  (二)创新工作思路
  以服务农民增收、促进农村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重点,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西部油城、陇上煤都、经济强市、文化大市、生态优市和区域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结合县情、乡情,不断创新“三农”工作思路,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三)创新工作方法
  以服务为宗旨,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不断创新和改进农村工作方法。坚持以市场经济的观念谋划发展,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推动等手段促进各项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用足用活各项政策,激励创业,形成全方位多领域全民创业的新格局。注重培育典型,加强示范建设,以宣传引导和示范推广,促进农村各项工作不断向更高层次迈进。继续巩固、完善、深化农村税费改革,不断深化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和审批制度等各项配套改革,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农村发展中的难题。
  (四)创新发展环境
  坚持软、硬环境两手齐抓,在不断改善乡村基础条件、提升服务功能的同时,着力抓好软环境建设,切实创新农村经济发展环境。加快转变乡镇人民政府职能,强化自身建设,提高工作效率。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加强效能和诚信建设,创建平安、文明乡村,努力打造农村投资、创业、发展的软环境。进一步营造全民创业、创新、创优的氛围,让一切创造财富的积极性都能充分发挥。
  (五)创新工作制度
  围绕工作思路和重点,在工作调查研究、决策部署、工作落实和督查等各个环节,创新各项工作制度,努力形成充满活力、富有生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工作机制,确保乡镇工作有序高效向前推进,不断开创乡镇工作的新局面。

   第十一章 绩效考核

  (一)考核原则
  1、科学发展的原则。以考核为导向,鼓励引导乡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坚持以人为本,做到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注重实绩的原则。从不同乡镇自然条件、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等实际出发,在全面考核的基础上,突出增长比率和人均水平,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乡镇工作。
  3、群众公认的原则。将考核工作置于群众和干部职工的共同监督下,在认真听取乡镇干部职工意见的基础上,吸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干部、村组干部和群众代表参与,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反映,以群众满意度作为重要依据。
  (二)考核内容
  1、县(区)与乡镇签订的各项目标管理责任书确定的工作内容;
  2、未列入目标管理责任书且需要考核的内容,按照市、县(区)年度考核办法确定。
  (三)考核方法
  1、综合考核实行百分制,由县(区)按考核指标体系分解具体分值。考核得分乘以民主测评得分率为考核最终得分。对荣获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单项奖励的,实行单项加分。
  2、县(区)是考核主体,每年年底或下年年初,对乡镇工作进行一次全面考核。
  3、县(区)考核结束后,分别按照机构改革确定的一、二、三类乡镇总数30%的比例,向市委、市政府推荐上报拟奖励乡镇。
  4、对县(区)推荐拟奖励的乡镇,由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复查考核。复查考核后,对拟奖励的乡镇按程序提交市委常委会议审定。审定后对拟表彰奖励的乡镇,向社会公示。
  (四)奖励兑现
  公示无疑议后,对每类考核排序前10名的乡镇给予重奖,资金使用由乡镇安排;对每年考核全市每类排序前两位的乡镇党委书记,符合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件的,优先提拔使用。  


齐齐哈尔市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


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令
 (第6号)


  现发布《齐齐哈尔市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自一九九九年九月二十四日起施行。

                            市长 李振东
                         一九九九年九月二十四日
         齐齐哈尔市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村庄和集镇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根据国务院《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管理暂行条例》和《黑龙江省乡村建设管理办法》,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村庄,是指不同规模的村屯。
  本办法所称集镇,是指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和经县级人民政府确认由集市发展而成的作为农村一定区域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中心的非建制镇。


  第三条 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村庄和集镇(以下简称“村镇”)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住宅、公共建筑、生产建筑和基础设施等村镇建设活动以及村镇规划区内的住房和村容镇貌等管理,均须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第二章 规划管理





  第五条 村镇规划应按照因地制宜、远近结合、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合理布局、节约用地、配套建设、协调发展的原则制定。


  第六条 所有村镇必须编制规划,作为村镇建设的依据。村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两个部分。
  总体规划以乡级行政管理辖区为范围。其内容包括:村镇的布局、位置、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村镇的交通、供水、供电、邮电、商业、绿化等生产、生活服务设施的配置。规划期限一般为十至十五年。
  建设规划以村镇建成区及其长远建设发展需要的区域为范围,依据总体规划编制。其内容包括:住宅建筑、公共建筑、生产建筑、基础设施等各项建设布局,用地规模,发展方向和有关的技术经济指标;近期建设规划及重点地段建设项目的布置等。建设规划期限一般为十至十五年,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一般为三至五年。


  第七条 村镇规划的编制和审批程序:
  (一)集镇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由乡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报县(市)、区人民政府审批后,报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二)村屯建设规划,由乡级人民政府组织制度,经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大会讨论通过,报县(市)、区人民政府审批后,报县(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三)国营农、林、牧、渔场所辖居民点及场部的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由各场负责组织编制,经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同意,报其上一级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同时报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城市规划区内的村镇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依照城市规划法及其实施条例执行。


  第八条 村镇规划经批准后,即作为指导和管理村镇建设的法定依据。凡在村镇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均须遵照执行,不得擅自修改和变更。确需修改的,应按原审批程序报批。


  第九条 市、县(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乡级人民政府,对经批准的村镇建设规划区内的土地和建设活动,实行统一的规划管理。


  第十条 实施村镇规划与原有居民和单位使用的土地、房屋、设施发生矛盾时,应服从规划的统一安排。造成损失的,经乡级人民政府同意,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由建设单位给予合理补偿和安置。
  村镇规划区内不符合规划要求的临时建筑和设施一律无偿拆除。

第三章 建设管理





  第十一条 村民在村镇规划区内建住宅的,应当先向村民委员会提出建房申请,经村民会议讨论通过后,区别情况,按照下列审批程序办理:
  (一)使用耕地的,经乡级人民政府审核,县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并出具选址意见书后,依法办理用地手续。
  (二)使用原有宅基地、村内空闲地和其他土地的,由乡级人民政府根据村镇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审查批准。


  第十二条 在村镇规划区内兴建乡(镇)村企业,必须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设计任务书或其他批准文件,向县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选址定点,经审查同意并出具选址意见书后,办理用地手续。进行乡(镇)村公共建筑、生产建筑和基础设施建设,须经乡级人民政府审核,县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并出具选址意见书后,办理用地手续。


  第十三条 取得建设用地批件的住宅、公共建筑、生产建筑及基础设施施工程在开工建设前,分别由乡级人民政府和县(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工程建设许可证。
  建设单位或个人在取得工程建设许可证和有关批准文件后,应经县(市)、区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乡级人民政府定位、放线后,方可开工建设。


  第十四条 村镇建设的项目、规模、标准、内容、立面设计、标高等必须符合规划要求。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更改经批准施工的建筑项目的内容、规模、位置、标准等。确需更改的,应经县(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领取工程建设许可证后超过一年不进行建设的,由原批准部门吊销工程建设许可证,建设用地另行安排。


  第十五条 在村镇规划区内的临时建筑,应经县(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划定位置,发给临时建筑规划许可证。建设单位或个人持此证到土地管理部门办理临时用地批件后,再由县(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发给临时工程建设许可证并经其现场定位和放线方可开工建设。
  临时建筑期限不得超过二年,使用期满应无条件清除一切设施和残物,交出用地。在临时用地内不得建设永久性工程。


  第十六条 村镇建设项目不得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及各类公共设施;不得破坏文物古迹。建筑造型和色彩应与环境相协调。


  第十七条 村镇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必须保证质量,遵守勘察设计规范、标准和有关规定。下列村镇建设工程项目,应由取得相应设计资质证书的单位进行设计:
  (一)二层及二层以上住宅。
  (二)跨度和跨径大于或等于9米,高度大于或等于4.5米的住宅、公共建筑、生产建筑和基础设施。
  (三)砖混、钢混、钢结构的房屋和构筑物及主要建筑构配件。


  第十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更改经审查批准的设计。确定变更设计的,须经设计单位更新设计,审批机关重新审批。
  禁止向村镇居民或建设单位出售、转让无证设计图纸和未经设计主管部门审批的通用设计图纸。


  第十九条 凡在村镇承担施工任务的企业和工匠,必须持资质证书、营业执照(建筑工匠需持《村镇建筑工匠资格证书》)和有关文件,到工程项目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办理登记手续,经其审核后,持乡(镇)人民政府签发的施工许可证,方可在核定范围内承接施工任务。跨县(市)、区、乡(镇)进行施工的,应分别到乡(镇)人民政府和县(市)、区建筑行政主管部门办理跨县(市)、区、乡(镇)注册登记手续并按批准的等级资格和经营范围承担相应的施工任务。


  第二十条 下列村镇建设项目,应向县(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按有关规定办理相应手续后,由县(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规划定位、放线:
  (一)二层及二层以上住宅。
  (二)跨度和跨径大于或等于9米,高度大于或等于4.5米的住宅、公共建筑、生产建筑和基础设施。
  (三)建筑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上的工程。
  (四)单项投资为10万元以上的工程。


  第二十一条 承担施工任务的企业和工匠,应遵守施工技术操作规程,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不得使用质量不合格的建筑构件和建筑材料。
  本办法第十七条所列各项村镇建设的工程质量,应经县(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检查评定;其他工程质量,应经乡(镇)人民政府村镇建筑管理机构检查评定。
  未经质量监督机构评定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检查验收或经检验验收不合格的工程,不得交付使用。


  第二十二条 县(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村镇建设档案。规划图纸、设计图纸、施工记录、工程质量检查核定书、房屋产权证照、测绘资料和有关文件应及时整理,按保管权限分级归档,不得损坏、散失或据为己有。


  第二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持市、县(市)、区人民政府颁发的执法证件,对所辖区的村镇建设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四条 村镇建设资金,主要依靠当地发展经济,扩大积累,自筹解决。依法在村镇收取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和应该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各种收费,须用于村镇基础设施的维护和建设。

第四章 房产和村容镇貌管理





  第二十五条 村镇个人房屋经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查、登记发证的,产权归个人所有并允许其出租、出卖、继承、赠与、分割、交换;集体修建、购置的房屋,产权归集体所有;国家机关、团体、国有企事业单位建设、购置和依法收归国有的房屋,产权归国家所有。
  在村镇规划范围内的房屋均实行产权登记制度。房屋产权所有者须持有效证件到房屋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申请产权登记,领取县级人民政府按全国统一样式颁发的产权证照。持有产权证照的产权所有者,国家依法保护其所有权、使用权和合法经营权。
  颁发产权证照时,按规定收取工本费。


  第二十六条 房屋的产权所有者,须持村民委员会或当地居民委员会证明等合法证件,到乡级人民政府办理房屋产权执照。其中,新建、改建、扩建房屋的产权所有者,应在房屋竣工验收后一个月内,持工程建设许可证和土地使用证到乡级人民政府办理房产权证照。


  第二十七条 属下列情况之一的,不予办理房屋产权登记和产权证照:
  (一)无宅基地使用证。
  (二)无工程建设许可证。
  (三)房屋建设超出建筑红线和批准范围。
  (四)房屋产权不清。
  (五)危房、临时建筑和仓房。


  第二十八条 禁止私自进行房产交易。买卖村镇房屋时,须持房屋产权证照、土地使用证和买卖双方协议书,到房屋所在地乡级人民政府进行房屋评估定价,报县(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由乡级人民政府办理交易手续并按国家、省的有关规定缴纳契税和管理费。


  第二十九条 属下列情形之一的房屋,不准进行交易:
  (一)无合法产权证件的。
  (二)有产权或其他纠纷的。
  (三)在建设征地范围内需要动迁的。
  (四)未取得全部产权的。
  (五)代管的或政府规定不准买卖的。
  (六)违章建筑。
  (七)其他法律、法规规定不准进行交易的。


  第三十条 村镇房屋继承、赠与、分割、交换时,有关当事人应持产权证照、土地使用证等证件,到房屋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办理房屋产权和土地使用权变更手续并按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缴纳契税和管理费。
  乡村非住宅房屋的抵押,由房产管理部门负责办理。


  第三十一条 承租村镇房屋的单位或个人为承租人。租赁公有房屋和私有房屋时,出租人与承租人必须持出租房屋的产权证照和双方租赁合同,共同到乡(镇)人民政府办理房屋租赁手续。租赁合同应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三十二条 乡(镇)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村镇规划区内的住宅、公共建筑、生产建筑、基础设施等建筑设施的管理和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其进行破坏和非法占有。


  第三十三条 乡(镇)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保护村镇饮用水源,改善居民饮水条件,使水质逐步达到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标准。


  第三十四条 村镇居民在村镇规划区内采石、取土,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乡(镇)人民政府指定的地点进行,不得破坏地形地貌。


  第三十五条 村镇居民应当按照村镇规划的要求,植树造林、美化环境,改善村镇生态环境。
  村镇居民应当在指定地点堆放垃圾、柴草和粪肥,维护村容镇貌和环境卫生。


  第三十六条 村镇规划区内的单位或个人在村镇建设中发生纠纷时,可先由村民委员会负责调解。调解不成的,由乡(镇)人民政府或县(市)、区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调解。当事人对调解不服的,可在接到处理决定通知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五章 处罚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未经批准或未按批准要求建设工程的,由乡(镇)人民政府或县(市)、区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建设,限期改正。严重影响规划的,责令其限期拆除,对违章个人处以违建项目每平方米1元至5元的罚款;对违章单位处以违建工程造价1%-5%的罚款。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规定的,由县(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国家有关违反建筑设计和建筑管理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的,由乡(镇)人民政府或县(市)、区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补办相应手续;情节严重的,按《黑龙江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四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责令限期补办有关手续。逾期不办的,处以10元至30元的罚款。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的,由乡(镇)人民政府或县(市)、区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没收卖方非法所得并对买卖双方各处以房价10%的罚款。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的,除令责任人赔偿损失外并处以50元以下罚款;违反第二款规定的,责令其改正并处以5元至10元罚款。


  第四十三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在接到处罚决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做出处罚决定机关的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复议。当事人也可自接到处罚决定通知书之日起十五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执行处罚决定的,处罚决定机关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十四条 阻挠村镇建设管理人员执行公务,干扰建设工程正常施工的,由公安机关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五条 村镇建设管理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收受贿赂的,视情节轻重,由其所在单位或其上一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六条 乡镇级农、林、牧、渔场场部及所辖居民点,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十七条 本办法由市建设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四十八条 本办法自1999年9月24日起施行。

扬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扬州市市区70周岁以上“三无”老年居民养老补贴办法的通知

江苏省扬州市人民政府


扬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扬州市市区70周岁以上“三无”老年居民养老补贴办法的通知

扬府发〔2009〕195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直属单位:
《扬州市市区70周岁以上“三无”老年居民养老补贴办法》已经市政府第23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希认真遵照执行。



二OO九年十一月十八日


扬州市市区70周岁以上“三无”
老年居民养老补贴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传统美德,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根据中共扬州市委《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意见》(扬发[2009]1号)、扬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09年为市区人民办实事事项的通知》(扬府发[2009]1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市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三无”老年居民,是指无养老保险、无退休金、无固定收益的老年居民。无养老保险指没有在当地或外地社会保障部门参加养老保险领取基本养老金;无退休金指没有在当地或外地机关、企事业单位离休、退休、退职,领取退休金;无固定收益指没有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领取定期生活补助费。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市区广陵区、维扬区、邗江区、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以下统称各区)范围内)70周岁以上“三无”老年居民养老补贴发放、管理工作。
第四条 发放养老补贴,坚持按现行财政体制属地管理的原则,市辖区统一的原则,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五条 市民政部门是市区“三无”老年居民养老补贴工作主管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老龄、财政、公安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和本办法规定做好相关工作。
各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负责辖区内“三无”老年居民养老补贴工作,其所属民政部门牵头组织实施,并承担养老补贴发放审核和确保按时足额发放的责任。其所属街道办事处和镇(乡)人民政府,负责养老补贴的具体管理审查工作。社区居(村)民委员会承担辖区内养老补贴工作的日常管理和服务。
第六条 各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应当充分发挥街道办事处、镇(乡)人民政府和社区居(村)民委员会的作用,加强基层工作力量,建立健全基层养老补贴管理服务网络,为基层民政部门和社区居(村)民委员会配备必要的专职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第七条 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应当大力推进养老补贴工作的信息化和社会化管理进程,加快养老补贴信息网络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第二章 补贴对象
第八条 发放养老补贴的对象,为具有本市市区10年以上户籍、年满70周岁以上的“三无”老年居民。
第九条 下列人员不属于享受养老补贴的对象:
1、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各类离休、退休、退职或者按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规定享受养老金的;
2、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中按规定享受供养直系亲属定期生活救济费、定期生活费、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的;
3、享受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待遇或者一次性领取征地安置补偿费用的;
4、由企事业单位发放定期生活费及其它依照规定按月享受企事业单位生活保障待遇的;
5、定期享受政府补贴的城市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的人员和农村“五保户”。
以上各类人员包括市区以外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各类单位发放待遇的人员。
第三章 补贴资金与标准
第十条 发放补贴的所需资金,按现行财政管理体制原则,由市、区两级财政各承担50%(不含邗江区),列入当年本级财政预算,并保证资金按时足额到位。
第十一条 用于“三无”老年居民养老补贴的资金,实行专项管理,专款专用,接受同级财政、审计部门和社会的监督。
第十二条 发放补贴的标准,城镇老年居民每人每月100元,农村老年居民每人每月60元。
第十三条 市、区财政根据老年居民养老补贴工作实际需要安排工作经费以及信息化管理的专项经费。
第十四条 补贴标准根据本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财政承受能力以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因素需要进行调整,由市相关部门提出方案,报经市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四章 审批、发放与管理
第十五条 符合条件的老年居民,由本人或其委托的代理人携带身份证、户口簿到所在地的社区居(村)民委员会申报登记, 社区居(村)民委员会对老年人的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待遇以及收入、人口状况等情况进行全面审核,在辖区内进行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公示无异议后,签署意见上报街道、镇(乡)民政办(老龄办)。
街道、镇(乡)民政办(老龄办)进行复审,由辖区派出所对户籍情况进行核准、认定居住时间、居住地点后,上报区民政局、财政局、老龄办。
区民政局、财政局、老龄办根据街道、镇(乡)民政办(老龄办)上报的情况,进行全面复核,确定本区享受养老补贴的人数及所需经费,上报市民政局、财政局、老龄办。
市民政局、老龄办对区民政局、财政局、老龄办上报的情况进行最终审核、汇总,测算出享受养老补贴的人数及所需经费,形成文件报市财政局。
第十六条 养老补贴的发放工作,由各区民政部门负责,按时打卡发放。
2009年1月1日前达到70周岁的,养老补贴自2009年1月起计发,2009年1月1日以后达到70周岁的,从当月计发。
第十七条 养老补贴工作实行动态管理。因户籍和居住地迁移或者死亡等情况,应及时停止发放。被处于拘役以上刑罚或劳动教养的,在服刑或劳动教养期间,不给予发放。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十八条 从事养老补贴发放工作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贪污、挪用、截留、扣压养老补贴资金以及擅自改变养老补贴资金发放数额的,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九条 单位为申请养老补贴待遇的人员出具虚假证明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条 对虚报冒领和弄虚作假的其他人员,一经发现并查实,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追回冒领的养老补贴。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市民政局、老龄办协调相关部门负责应用解释。
第二十二条 其他县(市)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参照办法制定相关政策。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